欧神文集 - 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 #F30
水库论坛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一套房子,成了贫富之间的分水岭!水库论坛真正教你做的事,其实是毁三观,竖新生!
水库论坛一点一点讲述房产投资的逻辑,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备注“水库论坛”。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 #F30
《2018.11.11人文经济学会》演讲稿。有删减
一)前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今天来北京,参加《人文经济学会》的讲座。
类似的讲座,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第一年,我们请到了茅于轼老先生。第二年,我们请了张维迎教授。今年,我们请到了特别特别帅的:薛兆丰先生。大家掌声感谢一下。
我们本次活动,也受到了广告商的赞助。非常感谢广告商“宋洋”先生对我们的长期支持。宋洋先生从事“贷款服务”行业。热情诚恳,敬业可靠。
二)长弓
在1518年,麦哲伦航海的年代,英国还是欧洲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
用直观一点的比方,法国的“巴黎--奥尔良”平原,才是全欧洲大陆最好的地盘。也是唯一一块带河流的大型平原。
平原地带,非常容易聚集大量的人口。形成庞大的国力。1520年(嘉靖年间),法国估计有1600万人口,占全欧洲1/4作为对比,英国只有少得可怜的300W人口。
冷兵器时代,国力基本和人口成正比。也就是说,正面单挑的话,法国一个可以打英国五个。
五百年前英国的地位,打个比方,和今天的“北朝鲜”差不多。在欧洲人的印象中,英国是一个遥远的,荒僻的,实行农奴制度,没有任何香水,没有任何特产的“庄园领”。论国力,肯定是10名开外。排在保加利亚后面。
当然,英国的战斗力并不弱。长期以来,甚至可以和法国打个平手。“百年战争”中,英国一度把法国逼着打,抢下2/3国土,连巴黎都打下来了。最终被“圣女贞德”赶了回去。
但是“百年战争”,本质上还是政治战。诺曼王朝,本来就是法国的大地主,公爵,甚至拥有皇位的继承权。而法兰西宫廷,向来以分裂著称。法国王权也不是铁板一块。因此才僵持那么久。
除此之外,还因为英国有一个特殊兵种:长弓长弓,英文叫做LongBow。其主要的原料是用紫杉木(Yew)。非常名贵而且坚硬,国家一级濒危物种。
紫杉有毒,通常种在教堂的墓地里。英国存量很多。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也有,例如捷克。英国发家之后,就在全欧洲疯狂搜刮紫杉。所有进口关税,一律用紫杉缴纳。这玩意生长又慢。等法国反应过来,欧洲已经拼凑不出大型“长弓兵”了。
紫衫可以做成一种弓,就是长弓。这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弓箭。弓的高度,可以高达2米。矗立在地上。而当时的英国士兵,平均身高只有1.4米。
开弓需要36公斤。英格兰长弓手,几乎要竭尽全力,把身体拉成一个虾米。燃烧生命,才可以射出一箭。
但“长弓”的威力是巨大的。普通的弓箭,射程是150米。骑兵冲刺的速度,大概是每箭50米。也就是说,当骑兵“冲进”弓箭手阵营之前,你有机会射出2~3箭。一旦骑兵靠到跟前,你就彻底完蛋。
而“长弓”的射程,是惊人的250米。骑兵冲过来之前,你可以射5箭。这简直就是天与地,生与死的交界。 “长弓”最辉煌的一次战役,是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弓箭手对重骑兵,取得的最著名,最决定性一次战役。
从此之后,“重骑兵”渐渐退出序列主力。
当时下了一场雨,地面有些泥泞。法国人聚集了11000骑兵,这是可怕的力量,足以毁灭一个国家。
结果是,法国人不顾泥泞,正面硬抗英国人的“长弓阵地”。仅仅一个上午,法国人就失去了他们在西海岸的所有野战力量。可以说,“长弓”是英国人的国宝。也是数百年荣誉的象征。LongBow使英国获得了陆军强国的地位。凡是“长弓”参与的战役,英军胜多败少。
但即使这样一个“国宝”,在17世纪,却遭到了乡绅们的反对。有一些冒冒失失的乡绅,居然要求英国人放弃祖先数百年的荣耀,赖以生存的神器。
[*]长弓法令:礼拜日禁止除长弓之外的所有其他运动,鼓励练习长弓,培养长弓手兵源。
[*]废除长弓法令:1595年
议会律令:“在未来征召的军队当中,长弓不再被认为是一件合格的武器。这个标准适用于任何地区的任何人。所有射击部队都必须装备火绳枪或者滑膛枪”。 参考阅读:《1595年英格兰“终止长弓法令”与Smyth-Barwyck辩论》tieba.baidu.com/p/312238686?red_tag=2466913027
三)动力
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当时是满清弓箭 VS 英国大炮英国的近代史,从1640年开始。克伦威尔骑兵,撕破查理一世。
上溯1595年,这真是一个遥远的年代。T.N.杜普伊,曾经给出过一个列表。在1595年时,各项武器的杀伤力性能:
[*]普通弓:21
[*]长弓:36
[*]十字弓:33
[*]火绳枪(16世纪):10
[*]17世纪滑膛枪:19
[*]18世纪燧发枪:43
可见,在17世纪初。“火绳枪”的威力,还比不上普通的弓箭。更不要说“箭中之王”英格兰长弓。
但是,当时的英国乡绅,就是这么轴。他们死活非要淘汰“长弓”。改用一种拙劣的,可笑的,小孩子过家家般的玩具:火枪
不仅轴,而且他们还试图立法。强行在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用法律禁止任何“长弓”的学习和使用。揠苗助长般地推行火枪的普及和进步。宛如穿越。
当时的正反二派,分为“长弓派”和“火枪派”。长弓派率先发难,提出了“火枪”的六大缺点: 1) 经过训练的弓箭手射程很远,可在200到300米的距离命中敌人,而火枪超过150米就只能看几率2) 枪支保养和维修繁琐3) 枪手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导致重新装填失败4) 火枪无法进行细密的列队(那个年代是火绳枪,队列必须有间距以免误点燃队友火枪)5) 火枪很重(与英国长弓相比),容易阻碍行军速度6) 弓箭可以一分钟进行6次瞄准射击,火枪一分钟只能射击3次 相应的,“火枪派”反唇相讥,提出6点辩解:
这一段的信息比较多,大家也不用记笔记。因为重点并不在这里。按照“水库论坛”的传统,想必大家也早有耳闻。四个大字: 以上全错
“长弓和火枪”的辩论,并不在以上六点。其实,“火枪派”只讲了一段话,一个道理,就彻底说服了对手。并确定了今后500年,人类武器的发展方向。
长弓是需要人力的
这句话一出,石破天惊。朝野哗然。“工业革命”的车轮,轰隆隆地向前滚动了。
四)体力
长久以来,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小时候,哥哥读书年代。“工业革命”是一个神奇得象魔法书一样的概念。
“工业革命”是一个分水岭。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何等辉煌,何等灿烂。
可是哥哥读小学的时候,感受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买饭还要粮票,买肉要肉票。整天吃不饱。而大家说起英美德法,总是一脸羡慕的样子。发达国家人均GDP,高达25000美金。天天自助餐大吃大喝。
为什么“欧美”这么有钱呢。因为他们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就象一个印钞机,点石成金。滚滚流砂。
哥哥下决定,我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一定要把“工业革命”学到手。
可是等我真的进了大学,你说我学会“工业革命”了没有。没有。
在座的有得是高学历大学生。请问,如果把你穿越回明代宋朝,你懂得如何“工业革命”。如何发展《新宋》么。
我把教科书翻了很久,教科书上说,“工业革命”的第一课,是珍妮纺织机。珍妮纺织机是什么,那就是一部纺织机。
虽然看起来,可以把产量提高一点。但似乎也并不能变魔术。我中国地大物博,有得是人力。四万万人口堆积上去,想定纺织品产量比你还高。
俺接着看下去,说“工业革命”的第二步,是风车,水利磨坊机。磨坊是什么东西,是如图这个样子的。北方人吃的主食,主要是小麦。但是小麦的纤维素比较长,直接吃下去,不容易消化。
因此传统上,总是先要把小麦物理上磨碎。磨成面粉。然后再制作成面条,面饼。中国的民族工业,1920年从上海起步。最早的一批资本家中,很多都是“面粉大王”。因为“磨面粉”这件事,的确是需求很大,技术门槛很低的一件活。
在传统上,中国农村养驴。“磨面”这种事,一般是让驴干的。把驴的眼睛一蒙,抽上一鞭子,驴就一圈圈走下去了。 但是如果你在河流边,或者有风力,你就可以把“驴”省了。如图,水流自己会带来动力。然后就你接个转轴,把动力传到室内。这样磨就会自己转动。
在中国农村,某些特别贫穷的地方。连驴都养不起。穷人情况下,就只能男主人自己,赤膊上阵去推磨了。老一辈常常说,“打铁,撑船,磨豆腐”,三大毁身子活,闻之色变。
可是,哪怕你说“工业革命”是风力磨坊,水利磨坊。有个磨坊帮你磨豆腐,把驴省了。中华大地,有得是驴。也不缺你这一头。磨面粉也不见得是高科技啊。
哥哥读了四年大学,是越读越糊涂。你说我大学生吧,你让我穿越回15世纪,对于如何“工业革命”,俺真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那么,再然后呢。再然后就是煤和内燃机,教科书就没教了。改为歌颂巴黎公社了。
言归正传,1595年著名的《英格兰“终止长弓法令”与Smyth-Barwyck辩论》“火枪派”Barwyck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
长弓是需要人力的
火枪派说,“长弓”是需要人力拉的。“长弓”是人类冷兵器史上,最强大的弓箭。弓箭的威力,甚至可以刺穿16世纪,质量很不错的骑士钢铁铠甲。
但是,射出这么强大的弓箭。不是没有代价的。从现代考古发掘,挖掘出的英格兰长弓手。脊椎普遍变形,人人都有残疾。甚至部分弓箭手,佝偻如老头,无法直立行走。
为什么长弓手要吃得这么好,因为要补充蛋白质。为什么长弓手这么娇贵,晚上盖被子。因为要补充体力。16世纪开始,“钢盔板甲”开始出现。重斧要砍穿这种铠甲,都十分吃力。凭人力的生物能,破甲,这是一条死路。 在野战部队中,有一些非常强大的兵种。例如“投石机”。投石机发作的时候,它可以把一块十几吨重的巨石,远远抛射到几百米外的城墙上。而自己毫发无伤。
对于“指挥官”,最理想的选择,他恨不得有几千几万部投石机。一声令下,万石齐抛,天底下再坚固的城池也能攻克。可是指挥官有“无穷无极”投石机么。他没有。
看问题要看“实质”。投石机的背后,依然是人类的“体力”。膀大腰圆的壮汉,十几个人成一组。往往要靠绞盘,转七八个小时,才可以上一次绳索。而这些粗壮大汉,都累得气喘吁吁。再也不能干任何活。
野战“投石机”小组一样要吃饭,要消耗粮食。如果你不设投石机“分队”的话,这些“精壮汉子”就可以去当步兵。参与云梯攻城队。
对于指挥官来说,他的“总体力”其实是一样的。无费是分配成步兵,还是投石机小分队罢了。
如果,你真的拥有无穷无尽的人力呢?
现代社会,发明了“炮弹”。炮弹是什么。炮弹的本质是硝石和硫磺。这些都是亿万年前,储存在地球地壳中的。释放化石中的能量,只需要一根火柴。
“投石机”你不能每时每刻装弹。精壮小伙子累得气喘吁吁。可是炮弹不一样啊。你分分钟扔几十万枚上去。这是矿物赐予的能量。
Barwyck地提出,“长弓”和“火枪”的区别,并不是一时半刻的性能优劣。也不是成本和维护的财务。二者真正的核心差异:
[*]长弓用的是人体的生物能。
[*]火枪用的是硝磺的化学能。
一个“火枪兵”,他晚上是不累的。他还可以兼职做挖坑筑营,打更放哨,运输粮草,偷袭夜跑等等复杂的战术操作。一个人当二个人使。而长弓兵,一生都在刻苦练习中。倒头就呼呼大睡。
从发展的潜力讲,人的体能,是有明确而很低的上限的。人力有时而穷,最多也就36kg拉弓的推力。但“化学能”的上限,要高几万倍。火药武器,很快发展得你妈都不认识。这一点后来被世界证明。
五)能源
化学能替代了生物能。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
用水利磨坊,取代普通磨坊。你就把“驴”省下来了。部分贫困农村,则是把“男人”省下来了。可是大家都是借助“水火之力”。你不一定要用水的。用火也行。聪明的英国人,很快发现了“煤”,发明了蒸汽机。
最早的蒸汽机,是一个很简单的装置。甚至只有单冲程。也就是把水汽烧开了,热力会推动着活塞,向前走一段距离。 那又怎么样,一张一合,已经足够我设计一个锻压机,或者抽水机。煤的热量密度,是非常非常高的。一小堆煤炭,热值可能比你家背后那片树林还要高。
随着“煤”的使用。很多“纯体力”劳动,就被解放出来了。如前文说的,磨麦子,打铁,举重,犁地。
今天,中国最大的粮仓,最富饶的土地,是东北的“三江平原”。流淌着奶和蜜的黑土地。白山黑水,天赐之地。这么好的粮仓,为什么古代没有开发。农耕人口迟迟无法深入。 因为在高寒地区,土壤的表面都结了厚厚一层冰混物。坚硬如铁。在农业时代,凭人力,是无论如何也钻不开这铁皮的。 但是在工业时代,就完全不一样。拖拉机“铁牛”一犁下去,切破冰层,翻出来厚厚的腐殖质。东北养活了整整一亿人口。
对于欧洲的君王来说,他们渐渐发现一个效应:“人多起来了”。如前文所述,把小麦磨成面粉,是一个重体力劳动。可以消耗整整一个劳动力。但是有了“煤”以后,磨坊就解放了。
犁地更是重体力活。在农业时代,往往要全家人,三四口人,一起推一张大铁犁。前面还有牛在带路。汗流禾下土,才能克服摩擦力。但是有了拖拉机以后,轰隆轰隆。一个人抵几千个人。
那么,腾出来的人干什么呢。这就牵涉到一个“致命的”数学问题。
在农业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以致于“富余”劳动力也很少。每个村庄都挣扎在马尔萨斯陷阱边缘。
假设一个人的产能为1,口粮等自身消耗,可能就占去了0.9“剩余”只有0.1,也就是十个农业人口,才可以供养一个秀才。 但是在工业时代,燃烧煤炭中的能量,“铁牛”威力十分巨大。一个人产出是10,消耗0.9,剩余9.1一个工人,可以“养活”十个秀才。
清道光,咸丰年间,中国有四万万人口。名义GDP世界第一。可是中国的“动员能力”十分薄弱。不仅战场上,打不过英法联军。后来搞洋务运动,朝廷筹措几千万两银子,也是千难万难。
因为中国自身的“消耗”十分巨大。人要吃口粮。农业国家看似GDP数字高,“剩余”却不高,能拿来办事的不多。
而英国不一样。英国300W人口,英王却感觉,里面250W人都可以动员调度(假设)。“煤炭”的潜力被挖掘之后,相当于这个国家增加了几百万劳动力。 工业化国家,此后大肆扩张,拳打脚踢。原因都在这里。
六)能源的进一步使用
能量有二种用法。“狂暴”的用法,和“有序”的用法。后一种要难几百倍。我们先讲“狂暴”的用法。
前二天“金庸”老先生过世了,大家都十分伤心。让我们默哀二分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大侠”梦。
其实我也很喜欢“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排山倒海。嘿呀,哈嘿。
以这种为例,其实象这样的武打特效,就是爆炸。埋一个炸弹在山上,或者埋一圈炸弹在场景周围。大侠一举手,一挥足,炸弹引爆,就有了威力无穷的效果。
物理学生,我们有这个玩意。这玩意叫做“菲涅耳波带片”。形状跟我们普通的普通的凸透镜差不多。功能也是聚焦。
只不过,普通的凹透镜,是聚焦成一个“光锥”。光锥,是一个二维的概念。任何人只要站在镜子前,都会被灼伤。
而“菲涅耳波带片”,它是一个波带片。波带片的意思,横切面是一个个同心圆环。
这可能是人类能设计出来的,最巧妙的光学仪器了。每一个环的间距,正好是一个“波长”。
通过巧妙的涂层,使得光经过“暗环”的时候,落后了半个相位。因此从波带环出来的光,每一束都是“相互抵消”的。
抵消抵消抵消,一直到光的焦点R点。在这一点,所有的激光,不约而同达到了一致的高潮。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这个位置,能量会增加1000倍!
“菲涅耳波带片”相当于把整个三维空间中的能量,全部都抽走了。然后集中在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光锥。这会引起极为夸张的聚光效应。
随着人类逐步进入纳米时代,“波带片”的精度会越来越高。能量力场,也可以越来越纯粹,精准。
未来,人们随身携带一粒核纽扣电池出门,顺手一指,对面的山就炸开了。 (所谓排山倒海,不过是能量的趋使) 影片《2012》中的滔天巨浪,从物理学原理而言,和拨弄水花无异。能量放大几千万倍罢了。
英国从1750年左右,开始工业革命。但是最初的工业革命,只不过把“体力劳动”解放了出来。使得穷苦男人,不用再去拉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是工业,农业是农业。英国依然没有办法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最多多进口一些小麦,世界农产品总量是恒定的。
一直要到185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突然意识到,如果把“能量”种回到农地里,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多的亩产量。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
土壤的“肥力”,本质是有机质,几千年腐殖积累下来。而在化学家手里,他们变出了钾肥,氮肥。
制造钾肥,氮肥的原料,是“煤”。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只有一种富含能量的东西,才能制造另一种富含能量的东西。
现代文明一大半的农产量,是建筑在“煤炭”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工业,本是一体。
1909年,德国科学家哈伯研制出了“哈伯制氨法”,从空气中抽取氨,人类摆脱了自然原料的束缚。化肥产能增加无数倍。
有一种说法,我们在左翼文人,或者环保团体常常见到:“如果十三亿中国人,都象富裕的美国人,德国人一样生活。则我们还需要三个地球”。
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黄皮白心,崇洋媚外。一个世纪前,全球只有17亿人口。可依然觉得资源不够,贫困紧张。2000年前汉代,中国连5000W人口都养不活。
所谓的“象富裕美国人一样生活”。关键是能源。只要能源足够,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产品,都可以伊甸园一般敞开供应。
如果可控核聚变可以实现,我们就可以在城市中,建设“光学农场”。人类可以完全不需要农田,却实现几百倍的粮食产量。地球上养育1000亿中产人口,基本是问题不大的。
另外,我们要提一下,身边潜在的大国:“印度”。印度贫穷落后,在20世纪,注定是一个落后国家,完不成工业化。 为什么,因为印度缺“煤”。全世界的煤炭分布,全部在亚寒带,“芝加哥--大同--哈萨克斯坦--鲁尔”大煤矿带。占全球储量96% 所以,这绝不是印度人懒,或者阿三笨。印度发展不起来的核心原因,印度根本没有煤。十亿吨级的战略资源,不可能靠进口。 但是,在21世纪下半叶,人类很有可能解开“可控核聚变”的秘密。能源价格,再降一个台阶。届时,印度将飞快地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
七)宛如神迹
“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化石能量,取代人体的“生物能”。工业革命产量的核心,是煤炭。
但是工业革命,也有一些附加产品。是随着“庞大能量”一起解锁的。某些时候,人类混淆了这些“附加”的礼品。才会没看清工业革命的本质。
最主要的一个附加品,是“能量密度”。我们看看这张图。
这是一部典型“傻大黑粗”的工业机器:锻压机。目前市场售价,几万元之间。
但是这玩意拿到封建王朝,马上就是“神器”了。因为它可以提供千钧万吨的力量,把一个大钢锭,压成薄薄的铁板。
你要说力气吧,一个成年男人假设是50kg,则二十个男人,就是1吨。2000个男人,就是100吨。
单纯“压铸”的力量,100吨功能,封建帝王也拿得出来。可是他没有能力,能量密度这么“密集”。你总不能让2000个人,都站在同一块铁板上吧。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第一次实现“飞翔”的梦想。其实“飞机”的原型,欧洲工业化国家早就有了。
早在1886年,法国阿代尔先后造过4架蒸汽飞机。官司打到现在,“法国教科书”都不承认莱特兄弟首发。
“飞机”本身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构想。机身框架都很简单。“莱特兄弟”真正的困难,他们需要一台1马力的发动机。
要把人,和这么大一个木架子飞起来。至少需要1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当时欧洲的发动机,虽然已经进步很多年。离1马力还有一点距离。
莱特兄弟率先设计出了大功率发动机,他们便有了飞机。与其说他们是“飞机设计师”,还不如说他们是“发动机设计师”。
而1马力的动力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通俗而成的说法。在欧洲计量制里,概念就和“一匹马的力量”差不多。
你说古代君王没有一匹马么。他们100匹马都拿得出。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把马的体积,能量密度,浓缩到一个冰箱的大小。
你看现在的跑车,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1000马力极限速度420km/h.这意味着小小的气缸发动机中,蕴藏着1000匹马的力量。古代就算你有1000匹马,你也跑不了420km/h啊。 我们看一些“未来电影”,例如漫威的超级英雄“钢铁侠”,“铁壁阿童木”。我们挺羡慕钢铁侠飞来飞去,一抬手扔过来一辆WAGON。
其实象钢铁侠这样一身“装备”,在未来物理学中,也是可以实现的。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胸口一块电池。只要人类的能量密度,再提升1000倍。“钢铁侠”套装,就可以滥大街卖。“11.11”大促销还包邮。
火力=能量密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煤炭不仅可以取代人力,取代农业,压缩能量密度。渐渐地,在军事领域,欧洲列强也开始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工业革命”第一步,是珍妮纺织机,水利磨坊机。这些都是节省、取代人力的。在1750年代,英国“工业”的力量,表现还不明显。英国在印度的扩张,还几次被廓尔喀骑兵击败。
但是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它逐渐达到了一个“阈值”。超过了这个阈值,冷兵器部队的正面冲锋,对火枪是没用的。无论你填多少人命都没用。
这一类的事件,最典型的是1893年英国--苏鲁士人的罗得西亚战役。当时,人类第一款火药动力的机枪:马克沁重机枪,第一次投入实战。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人接触过机关枪。知道机枪的威力。
苏鲁士人5000 VS 英军50。苏鲁士阵亡3000人。
当“热兵器”达到一定阈值,他就是一个“火刺猬”。在火力网范围内,他就是无敌的。无论你堆多少人力资源下去。四万万人的满清,打不过3000人的英法联军。主要吃的“武器代差”的亏。 (马克沁重机枪:寡妇制造者)
八)第二次工业革命
我们花了8000字,差不多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讲了“工业革命”的实质。工业革命最核心的资源,是“煤”。然后你通过蒸汽机,把煤变成机械能。拉动磨坊磨麦,财源滚滚。
释放化石的能量,打开了“大宝箱”。英国从遥远边陲的一个小岛,一跃成为“日不落帝国”。
一般认为,工业革命于1750年开始。截止1850年,100年的时间。英国的GDP占全球39%,进出口占35%
1851年,在著名的“明君”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英国召开盛大的“水晶宫”万国博览会。超过1000名殖民地“王公”前来祝贺,大英帝国达到鼎盛。你以为这是一个“王子与公主”,happy ending的故事么。No,恰恰在英国人交口称赞的“维多利亚女王”手中。英国急剧衰弱。太平盛世,内底掏空。
1870年,英国GDP被德国超出。19世纪下半下半叶的历史舞台,属于德国,不属于英国。
德国人为什么可以崛起,因为他们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革新之后,还有一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什么,是电
蒸汽机是伟大的创新,他使得人类获得了“神灵”的力量。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举起10000公斤的东西。
但是最初的“蒸汽机”,它非常非常地不好用。18世纪的蒸汽机,它首先要有一个“中央锅炉”。有一个巨大的炉子,放很多很多煤。
炉子烧开了以后,它再接很多很多转轴,把动力四面八方传递出去。我们看这个图片,纺织车间的顶端,都密密麻麻排着各种铰链,转轴,皮带。没有“动力”的传递,纺织机就无法运转。
因为蒸汽机的“转轴”,长度是有限的。所以19世纪的工厂,往往造得非常密集。各个车间都挤在一起。这导致原材料搬运的不方便。而且很容易造成卫生疫病。
如果你不“聚集”在一起。则你需要给每一个分厂,都配置价格昂贵的“锅炉”。有了锅炉,你还要准备大量的煤。为了运输煤炭,需要修建专门的支线铁路。
我们看欧美的“账面值”,英国有3万公里铁路,美国有30万公里铁路。中国“高铁”拼了命地建设,不过22000公里。铁路人均长度,不足一支香烟白棍。
我们看“发达国家”时,觉得腿软。英美的人均值,是我们的十几倍。但你真的去英国逛逛,会发现它的铁路系统又破又慢。而且放眼望去,也没见几条铁轨。
那么英国的铁路“账面值”在哪里呢。其实主要是“厂轨”。19世纪英国的工厂,每一个都要占地几千亩。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铁轨,自己的煤炭仓库。厂区内交通,都是靠煤炭小车。为了传递动力,人类发明了各种机械。例如理工科熟悉的链条,皮带,齿轮。为了皮带,杀了很多很多鹿,而且效果还不好。
链条更是高科技大麻烦,说起来都是泪。按照19世纪的工艺,高强度下不知道坏了多少根。英国人一度得意洋洋。认为这里面的“高科技”。落后国家没几十年是赶不上来的。
而这一切一切的烦恼,被一个革命性的创造。诸神的武器,彻底掀翻了桌子。
英国从此失去了他在“工业革命”上一百年的积累。被人弯道超车翻了车。
神迹是什么,神是电。
一根小小的铜丝,一根比笔芯粗不了多少的铜丝。怎么竟孕含了这么大的力量,大到排山倒海,大到千斤万马。
人类第一次接触到了“电磁力”的力量。而不是“机械能”的力量。人类发现,使用电缆传递的能量,比几吨重的钢轴传递的力量,还要更巨大。
有了“电能”之后,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全都变了。企业设厂,再也不需要在厂区中央,搞一个巨大的蒸汽锅炉了。也不需要煤炭,不需要铁轨。车间的天花板上,再没有遮天蔽日的轮轴。轰隆隆的噪声,猎杀鲸鱼的脂油。
你唯一需要做的,只需要把电插头,插上插座。粗大,笨拙的蒸汽时代,被电气时代所取代。
九)电力的精细操作
有时候我走在街头,看见自动贩卖机。由衷地感到赞叹。这是什么,这简直是“神迹”。 以哥哥很喜欢的“鲜榨橙汁”机为例。
[*]你走到跟前,按一下开始。屏幕亮。
[*]塞进去一张廿元。
[*]机器开始启动。自动数出五个橙子。
[*]切开,榨汁。
[*]取出杯子。
[*]机器闪烁,“欢迎下次光临”
这么“精密,微操”的操作,在蒸汽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它的特点就是“傻大黑粗”。你让它举起万吨重锤是可以的。数码绣花缝纫机图案,是做不到的。
只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能量才能被极为精确地“切割”。切割成几微瓦,每次仅仅几厘米的移动。
“自动贩卖机”这个例子中,短短的半分钟内,机器经过了几次“启动--停止--移动”。这是蒸汽飞轮,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力量的发展,有二种方向:1)一种是越来越庞大的力量。火星登月,劈山开路。把一朵水汽云,从印度洋移到塔克拉玛干2)另一种是“越来越精确”的力量。例如高清电视,芯片蚀刻。
从蒸汽时代,升级到电气时代。能量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为各种家用电器奠定了基础。能量的精细操纵,使得高精度机器成为可能,远远超过了人类手工艺极限。 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变革相当于互联网 VS 移动互联网
十)自负的障碍
时光回溯到1899年,站在20世纪的关口,欧洲人自信满满。“能量”的大宝箱,已经打开。机器正全面改善着人类每一个角落。而“电力”被发现,使得工业魔法更上一层楼。
20世纪初的欧洲人,就象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觉得好日子一天赛过一天,增长永远都没有尽头。卡尔马克思甚至认为,人类的工作,就是生产更多的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重工业应该优先发展。
欧洲人迅速撞上了铁板,撞得头破血流
如果卡尔马克思活到今天,他一定很惊异。“重工业”并没有如他预言般地,继续大肆发展。“工人”作为一个大数群体,甚至已不复存在。
整个欧洲,都在拆除重工业。2015.12.18,英国拆除了最后一座煤矿“凯灵利”。这个老牌工业化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去工业化”。最终转型为一个服务业占主体的国家。服务业是什么,服务业创造了什么财富?
我从初中开始思索“工业革命”。为了这个话题,整整考虑了二十年。我初中考虑的问题是,“能有什么魔法,把这把椅子变出很多份”。
哦,我说的不是今天,来“国际会议中心”听讲座的各位,屁股下坐的那把椅子。我说的是,小时候的竹椅。象各位屁股下坐的椅子,它其实是一个工业化产品。坐垫的主要成本,是化纤麻绒。靠背是塑料框架和透气网布。骨架和地盘,很多都是铁镀铬和铝合金
象这种“工业化”制品,一般都是在工厂里,大批量制造。然后拿回来,简单组装。其中,“标准化”占90%,“非标准化”占10%。
但是我上图指的那种竹椅,它基本就是“纯手工”制造了。除了篾片可以机器化裁剪,其他任何部分,都没办法“规模化”“标准化”。
当英国人刚刚发现“化石”的力量时,英国人欣喜若狂。机器乒乒乓乓地转,流水线就不断地产生商品。产量是以前的几百倍。 但随着生产力的增长,英国人发现,“能源”只完成了一半的活。还有一半,是没有办法“工业化”的。 非标产品(服务),无法工业化
组装,使用,运输,维修,以及最重要的:决策。毕竟,我们这个世界是混沌多变的。没有办法简化成一致行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最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清洁工阿姨。公司里的清洁工阿姨,你可以省下这个人手么。你能找到任何一个机器人,完全取代清洁工阿姨么。
买二罐油漆,也许很便宜。工业化环境下,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可是把你的院子“刷一遍”,这件事非常昂贵。而且越来越昂贵。
因为你的木栅栏,是“非标”的。每二块木板之间,大小形状,间隔都不同。因此刷油漆这种事,没法交给机器做。只能人力做。那就贵得没边了。
更典型的例子。譬如公司内部“做决策”。1950年代以后,“蓝领”的工作人口越来越少。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方许多国家,耗电量多年不见增长。
但是“白领”职位的需求,却不断增加。最终占据了90%主流。白领是干什么的。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难道白领没有“劳动”,没有流汗卡路里么。
白领做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判断”。
无论你是一个内控的会计主任。跑客户的销售,管网络的IT。还是负责产品开发,市场调研的MKT。每时每刻,你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客户会不会下订单
[*]这个锦鲤文案,有没有吸引力。
[*]这个产品设计,会不会亏本。
[*]这个员工做事,像不像贪污。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判断”。白领从事的,是“信息加工”的脑力劳动。
人类的文明,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哪怕体力劳动成本降为零。“工业革命”并没有降低脑力成本。
十一)熵 卡尔达舍夫把宇宙文明,划分为三级。 ① 利用整颗行星② 利用整颗恒星③ 利用整个银河系每一级内部,再划分为10^10幂。目前人类文明大概是0.7.
“卡尔达舍夫”分类法,是能量分类法。他也敏锐地观察到了,“能源”是文明的最佳尺度。观察一个文明,使用多少能源。就知道其科技程度。观察一个国家,看他的用电量。就知道其国力。
但是加来道雄在《不可能的物理学》书中说,文明还存在第二个尺度:熵
能量+熵,才代表文明的全部。
[*]能量:对应体力劳动
[*]熵:对应脑力劳动
我们现代人,究竟在忙些什么!你看我们每天忙得要死。写公众号,做自媒体,回答知识星球。
我们每周工作80个小时,却可能足不出户。只需要捧着一个手机。
从加来道雄的角度,白领真正的工作,是处理社会上的“熵”。真实的世界,纷纷扰扰,杂乱无章。
你把公司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爷爷祖宗,神仙菩萨都摆平了。你的产品线才可以Go ahead。摆平就是工作。
所有“熵”不变的事,都很容易。所有“熵”减少的事,都很累。 例如说,你拷贝一个几十M的视频文件,只需要二秒钟。举手之劳。但是你拍这30秒的抖音视频,可能用了整整一下午。 “抄袭”不减熵。“原创”才减熵。
欧洲人,大概在1899年,就已经触碰到了边界。20世纪,并没有如马克思想象地,直线发展了下去。欧洲各国,普遍发展慢了下来。并最终被亚洲赶上。
通过简单地增加煤炭,并不是使得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在“信息处理”的领域,什么时候也搞一场工业革命?
十二)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革命。
人类在通讯,计算,弹道学等领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而这一切的背后,是Computer电子计算机。 在“电气时代”,19世纪的古人,或许也可以做出“自动售货机”。
但是他们无论如何做不出“电视机”。
4K的标准,是4096*2160你设想一下,要把一千万个像素,均匀地撒在屏幕上。每一个都精确无误,而且每秒要变换24次。这是何等的海量数据。靠人力绝不可能完成。
如果你是MPEG-4格式的话,事情就更复杂。你还需要“解码”。需要把压缩的信息流,还原成视频信息。这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只有靠现代的高性能计算机。
如果单纯以“火力”计算,二战之后的海军火力,反而退回去了。二战史上,人类最强战列舰IOWA,使用406口径主炮,可以把1.2吨的炮弹,抛到38公里之远。相当于苏州到无锡。今天的“鹰击”导弹,战斗部只有200kg。
但是,如果要对决的话。今天一艘驱逐舰,可以全灭二战日美整个舰队。因为现代兵器,主要讲究“精确制导”。发现即摧毁。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虽然庞大,但准星极差。海军对决,往往要对轰一个上午,才能凭运气命中几发。现代不用这么麻烦。一枚抵100发。
十三)复杂信息
我们提二个问题。1)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会导致人类失业。发生“羊吃人”,底端工人极端贫困的现象么2)程序员会失业么。程序员是夕阳行业,还是朝阳行业。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是看得很清楚的。工业革命,主要是“体力工作者”被淘汰。化石能源,机器的力量,远远大于人类肌肉。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除了极少数职业运动员,已经几乎看不见“重体力”劳动者。美国人都是大腹便便。
而在“熵”的处理上,人工智能还处于非常初期,细菌级的水平。一些对人类轻而易举的事,例如看孩子,收纳,对机器人来说,都难如登天。
“大脑”依然是宇宙中最精密的机器。随着“体力”越来越不重要,能源价格一降再降。反而凸现了大脑的价值。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只要稍微有点责任心,送外卖,送快递,都可以养活自己。
对于第二个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制造业”的比重,还会进一步的衰减。“服务业”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能量”的需求,会进一步饱和。对于“熵”的处理能力,远远得不到满足。
程序员,就是一个处理“熵”的人。通过一行行代码,把整个世界,由无序变得有序。把非标变成标准化。程序,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射。现存的代码越多,我们整个世界离“完美自动化”就越近。
因此,“程序员”是朝阳行业。未来整个社会,对程序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直至永不填满。在21世纪,如果没有能源巨大突破,星辰大海;则“码工”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大工种。
十四)未来世界
工业革命的每一步,生产力都大幅增长。未来世界会怎么走?未来的生产力,如何进一步千百倍增长。 我们看回这个表格。我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在C盘,有2000个文件。你把2000个文件,拷往D盘,请问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通常情况下,这需要1~2分钟。而你可以把“操作”放在后台。下达指令以后,可以走开,喝一杯咖啡。
但是,如果拷贝到一半的时候,电脑突然报告:“主人,有一个文件被锁住了,无法覆盖”。Skip,Retry,Cancel?
这个时候,你就很抓狂了。你必须从咖啡间回来,手动按一下鼠标。选择“ignore”,整个流程才能继续下去。
有时候,这个文件包,可能问题很大。里面不是1个文件,而是10个文件,都不能拷贝。这时候,你就得守在电脑前面,把咖啡扔掉。聚精会神,处理完才能走开。
我们再把问题发散一下,假设你拷贝的,不是2000个文件。而是20000个文件,甚至20W个文件呢。请问,拷贝20W个文件,需要多少的时间。
这个答案,有可能是1分钟,也可能1小时,甚至1整天。答案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没有停顿”。如果完全没停顿的话,超级计算机处理200000个文件,也很快的。
这就让我们看到“自动化”里的一个道理:想要达到非常高的效率,你就一定要100%的自动化。绝对不可以是99%,也不能是99.99%,甚至不能是99.9999%
当你由很多个组件组成的时候,你就一定要个个100%。例如200000=2000*100,拷贝二千个文件,绝对不能停一个。
人类目前的生产技术,其实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计算精度。以“无人驾驶”为例。真正的“无人驾驶”,应该是时速200KM/h的。 所有的汽车,都由计算机控制。
[*]在大街上以200km/h飞速行驶。
[*]每二辆车间隔只有5cm
[*]每辆车变道,只有0.1毫秒空隙
以人类的计算机速度,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这样的“极限运转”的。道路通行的能力,将会是现在的十倍。
但是目前市面上,哪怕“无人驾驶”1.0真的面试,它也达不到这样的效率。更不敢把二辆车的间距,缩小到5cm,还继续开200km/h的高速。因为整辆车,有太多“不可测”的因素。
举例说,轮胎的磨损,会不会导致轻微的摩擦力的滑胎。油路的畅通,能不能保证行驶途中的机械故障。道路的平整和积水。
现在的工程师,其实留出很大的“余量”。来面对各种不可测的状态。二辆车之间,往往间隔50~60米。而且车速还不建议过快。
因为你每一个环节,都是“低精度”,都留了“余量”,都是99.99%最终整个系统的效能,就连理论峰值的1/1000都达不到。
在二战时期,一艘驱逐舰的正式编制,大概是1100人。但是到了今天,导弹驱逐舰的满编,只有300人。人员减少的背后,是海军“自动化”程度的加深。
我们看“星际特工”等未来电影。其中一艘可以宇宙穿梭的,功能大得不可想象的未来星舰。驾驶人员需求呢,男主角+女主角,2人。管理一家公司,京东亚马逊,只需要老板一个人。
这个就是“自动化”到了极限的状态。包括自动装填,自动损管,自动校正。甚至在星舰被火炮击中,它可以自动维修,自动封闭某些回路。
几万吨复杂无比的机械,一个人就可以启动。其内部要完善到什么地步啊。你能够想象,StarOS的任何一个bug,万一导致星舰死机么。GE宣称要六个Sigma,而在“星集迷航”中,恐怕要12个Sigma的精确度。
谈到“智能化”的未来,计算机的下一代进化,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是AI。研究方向,放在了“拟人”机器人。尽早混入人类社会,以假乱真。这是愚蠢不现实的。
目前的AI,还处于非常非常幼稚的阶段。内行说是“细菌级”。20年内,或许可以升级成为“昆虫级”。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底层理论,并没有突破。大热所谓的“阿尔法狗”,全都是基于“穷举”的算法。而穷举是没有前途的。“AI拟人化”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AI真正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自动化”。在每一个操作中,都会有Exceptional,打印机永远会卡纸。
而“AI”会自动帮你处理“小毛小病”。消弭掉系统的降速。使得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干预,不需要打断的基础上,继续和其他的自动化模块光速衔接。
人类的下一块拼图,“工业革命”的第四轮,应该是“自动化”。
十五)临高启明
感谢各位耐心听到现在。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四轮工业革命,我们应该已经讲了二个小时。学问讲到了尽头。
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叫做《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那么,“市场经济”在哪里?
当“工业的力量”刚刚传入中国时,激励了一批年轻人。煤挖出来炼钢,钢继续挖煤,循环往复“煤铁复合体”。年轻人热血沸腾,自觉得“如来神掌”在手。只要照本练习,就可以天下无敌。
这群人,被称之为“工业党”。咳咳,同济里面,学“工科”的,是工业党的重灾区。
这批人眼高手低,眼高于顶。玩到顶峰,就诞生了《临高启明》这本奇书。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写了500个“工科生”,穿越回大明崇祯二年。在一个农业国家,完全没有外来科技的基础上,从零开始,打造整个“工业体系”。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工业党”这批人,没一个有半点社会学、政经学常识。
“临高髨贼”,能不能建设理想王国,地上天堂呢。显然是不可以的。《临高启明》幼稚得可笑。
对于“工业党人”,我只需要问一句话:如果你掌握了全套科技,为什么地球上还有失败国家?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如果说火箭,钛合金,CPU芯片,还有一些“高科技封锁”。普通国家难以获得。但是对于最普通的“煤铁电”,19世纪的煤炭,钢铁,电力等科技,那是一点封锁都没有的。
跑进新华书店,拿出2000元RMB,随便你买多少书。一个下午,就可以把“工业革命”全部科技揽回家。
但是,地球上为什么仍有这么多“失败”国家呢。后人总结“二战”之后的历史,70年过去了,工业化国家,还是OECD那几个。还是英法德意美加日。
七十年内,成功加入“工业化”国家俱乐部的。只有亚洲四小龙+中国。不是工业化的国家太多,而是工业化的国家太少了。130个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要说条件,目前地球上的国家,比“临高穿越”还要强好几倍。地球上的穷国,可以搜索互联网的资料。还可以贸易,随时买进急需的机器。
38度北都没有发展起来。你凭什么认为“临高众”可以胜过三千里锦绣江山。
因此,这里面肯定还有一个“隐藏条件”。这个条件,比全部的四次“工业革命”更重要。
如果说,“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提高,是加了很多很多个00000000.那么这个条件,就是最前面的1.没有这个1,任何0都无意义。
十六)工业革命的诞生
要研究为什么有些国家,会成为“发达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些国家,是“失败国家”。永远发展不起来。我们首先要研究一下,“为什么是英国”?
为什么“工业革命”的诞生地,会在英伦三岛。缔造日不落霸主。这个话题,因为利益特别巨大。学术界吵了整整二百年。
有一派的观点,认为是英国特殊的“封建”文化。小领主林立,从而为“创新”留出了空间。
他们提出的观点,包括“大宪章”,“自治传统”,“山地分割”,“海洋判例法”等等。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喊出了“不英万夜”。
因为Anglo-Saxon人,特别会“洗脑”。一不留神,就留了“第一课的误导”。对于“封建自治”这个说法,哥哥并不是很信奉。留了一个大大的心眼。
事实上,英国人虽然是No.1开出“工业革命”大宝箱的国家,但是UK的领先优势,并没有保持多久。
[*]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
[*]1815年,拿破仑战争尘埃落定
[*]1850年,英国达到鼎盛
[*]1870年,德国超越英国
在1815年之前,英国的“工业优势”还不是太明显。各国忙着围剿拿破仑,也没有心思嫉妒你。拿破仑战争,英国在欧洲大陆四处派钱。而自己关起门来,却不忘闷头搞生产。
拿破仑折腾了将近20年,法国的GDP增长为零。而英国依然保持每年1~2%的增长率,国力猛然甩开。难怪恩格斯叹息说,“英国人只花了一点钱,就遏制了一个主要竞争对手”。
但是,当“拿破仑战争”尘埃落定。各国抬头一看,突然发现“英吉利”已经成长为一个超级怪物。垄断全部海军,可以对抗整个欧洲大陆。因此各国也开始搞“煤铁复合体”,恶补发展工业。
[*]如果从1750年算起,1750~1850英国大概保持了100年的领先优势。
[*]如果从1815年算起,1815~1870英国仅仅只保持了50年的优势。
也就是说,开中了工业革命这个“超级大宝箱”。大概也就保证了“大英帝国”大约100年的超级强权地位。问题是,100年很多吗?
若按照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汉唐强盛的时期,都不止100年。王朝上升期,国运昌祚。如果论“大宝箱”的宝度,“工业革命”可不见得超过成吉思汗的骑兵。
甚至,奥斯曼帝国连出10位明君。从一个突厥小部落,一跃成为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大帝国。这个“生育宝箱”也不见得小了。
更为严重的是,英国并没有表现出“持续的创新和竞争优势”。你鼓吹“不英万夜”,鼓吹姨学硕学。可如果你的“竞争力”是一次性的,那也没多大意思。 隔壁的西班牙,成功地发现了中南美洲。秘鲁的银矿和阿兹台克的金矿。发了一笔横财。称雄欧洲也有100年。而且现在西班牙语的生育率,要比英语更高。二百年后,西班牙或许是比英国更成功的国家。
英国从1850年之后,国势开始放缓。正是在“明主”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上,英国失去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不仅增长率不如,连“总量”都被德国夺取了冠军宝座。
“第一次工业革命”既然无法阻挡科技的散发,“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也没有拔得先机头筹。第三,第四次,似也不发展在英国。 按照英国目前这副鸟样。估计大英帝国的衰退是永久性的。“封建小郡自治”实在没什么吸引力。就象梅杰永远无法回答的一个问题:“英国这么聪明,英国每件事都对,英国现在怎么混惨成这破样子了”。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工业革命“首发”出现在英国。哥哥想了很久,纵横前后想了很久。最后无可奈何,只有一个结论:运气
运气,只有运气。除此之外,别无解释。因为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化石能源”取代“肌肉能”。靠的是煤的燃烧,和一个非常小型的蒸汽机。这事你要说难吧。其实不难。“误打误撞”,总有第一个幸运国家,会率先尝试出来。
而且从微观上看,也支持这个说法。目前鼓吹“不英万夜”的人,并没有真正潜下心做研究。
英国内部的“工业革命”,虽说是工业化,但其实主要集中在曼切斯特。以及“曼切斯特--格拉斯哥”附近周边一些煤矿。在英国其他广阔的地区,并没有18世纪“轰轰烈烈”工业飙进的遗存。
而“现代英国”的核心呢。却是以伦敦为核心的“伦剑牛”区域。曼切斯特以足球出名。最后的工业……只剩下一个啤酒厂。
伦敦是个港口,却没有多少煤产。其实并不适合发展煤铁业。那么,请问英国的“工业”,是怎样从曼切斯特,迁徙到伦敦去的呢。
国王的旨意,无所不在。一切都要放在首都控制之下。随着英王对经济干预的手越伸越深。英国的GDP,无可置疑地衰弱下来了。沦为第二。
曼切斯特,或许仅仅是属于狗屎运吧。
如果我们再看“欧洲全境”。则工业革命的散播,基本遵循“由西向东,梯次扩散”的规律。
[*]英国是第一家
[*]法国,荷兰,比利时是第二波
[*]德国,中欧,北欧,第三波
[*]南欧,东南欧,斯拉夫,第四波
[*]远东,亚太,第五波
而你说“文化,意识,传统”等等。其实对“工业革命”发作,影响不大。工业革命,也并不是在欧洲内部随机爆破。
最典型的例子,例如“荷兰”。荷兰是海盗之国。历来自由的国度,无君无父,商业立国。
18世纪时,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信誉,和借贷利率,都是全欧洲第一的。“海上马车夫”,和英国人近文近种。甚至英国的皇帝,都是荷兰出口的。可荷兰迟迟就是不能“工业革命”。硬生生从欧洲一线半强国,熬成了三流小国。
为什么,荷兰不产煤。这个风车低地的国家,死活找不出一处煤矿。一个像样点的富煤层都没有。于是荷兰无可奈何地衰弱了下去。这个真不是“文化”的错。
当“工业革命”传入德国之后,德国原本是一个森林和沼泽的国家。遍地都是黑森林,天鹅堡,秘境传说。
就和中国东北在“农业”时代无法开垦一样,德国在“前工业”时代,也无法开发。大片土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始终比法国少。整天被法国欺负。
但有了“机器”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希特勒最喜欢做的一项“就业”,就是抽沼泽。用抽水机,把沼泽湿地里的水都抽干。晒干就是一等良田。
“工业时代”的德国人口迅速增长。科学家层出不穷,朝气成了欧洲第一强国。
“工业革命”继续向东传,传到了东边的俄罗斯。1927年俄罗斯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世界列强“瓜分”地球的浪潮,已十分强烈。东方民族,一个个惴惴不安。“救亡图存”的念头,极端强烈。
当时也没有新科技可以“弯道超车”。斯大林想了很久,突然一拍脑袋;“穷人上偏方,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整段整段删)
(整段整段删)
“欧美体系”市场经济,正焕发着越来越大的活力。
十七)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本身,就是-熵的生产。应该生产哪些东西,用什么方式生产,在哪里生产,这些判断的本质都是“信息”。 dT>0,交易并不产生物质,但交易产生信息。服务业就是信息加工。占到了GDP的90%左右。
(整段整段删)
(整段整段删)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提一个看法: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历史的阶段性。
斯大林时代,他身处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生产力的核心,是煤,钢,电复合体。以重工业为主。
这一个阶段的“工业革命”,处理的主要是能源,是矿石的力量。特点是“傻大黑粗”。你只要用力去干,就可以了。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不高。
而“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智慧”。处理的是信息,产出的是“决策”。设计,会计,广告,营销,研发………
目前的AI智能,微不足道。信息时代,最珍贵,最宝贵的机器,依然是“人的大脑”。其掌控者,是“公民”。 (整段整段删)
(整段整段删)
时代变了。只要未来的世界,还继续以“大脑”作为主要生产资料。那你就要尊重人才,依赖市场。
而这个趋势,我认为至少还有100年。
好了,今天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感谢人文经济学会,感谢薛兆丰老师。感谢现场的各位来宾。我们明年再见。
(yevon_ou@163.com,2018年11月8日晚)
上海户口,价值百万。很多应届生通过积分是可以入的(一般是985或211学校)。但很多应届生是不清楚如何操作,并且往往都是到毕业了才想起这个问题。但还是差个1-2分,甚是可惜。凡事要趁早筹备,这里有好的渠道,助您一毕业就有机会拿个上海户口。人生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详情请扫二维码加微信Shuidi021,备注“水库论坛”。
http://oushenwenji.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808/26/181155uyfglbgzud67llnv.jpg
水库论坛|欧神文集|欧神小密圈|欧成效|房产投资官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