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 | 货币学派与供需学派,及谬误
水库论坛|欧神文集|欧神小密圈|欧成效|房产投资官网货币学派与供需学派,及谬误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晚上,写了一篇《通货、膨胀、与结构》,后来仔细想想不妥。因为我的本意,是想要写一篇关于货币学派及供需学派,以及结构性问题,导致二者间不同差异的。而后来因为心情太差,情绪也不佳,只草草展开便收场了。分析的,也仅是网友常见“通货膨胀,面包都买不起,房价怎么可能还涨”,与“我的钱没有增加,老百姓怎么买得起房”这二个错误。
今天惶恐,补上一篇全文。只不过《货币学派与供需学派》这个话题就更枯燥了,学术性东西本来就看的人不多,恐怕更少人点击了。
=============================================================================================
货币学派与供需学派,及谬误
关于货币与物价的关系,历史上向来有“货币学派”与“供需学派”之争。
1)初源
货币学派的观点很简单。钱,这本来就是一个符号。
象我们现在用的人民币,面值是1元,但假如政府发神经,下令把面值称呼改为“円”,那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既不会多一丝财富,也不会少一丝财富。
更进一步讲,纸币的面值也是毫无意义的。比如说,如果现在政府许愿,要全面改用新台币。那¥10元人民币,就相当于40元新台币。每个人的钱包里,都鼓鼓囊囊的,变成了40这二个数字。而实际效果呢,无论是10还是40,面值是毫无意义的。
关于货币学派,有一个最经典的描述,假设现在有一个小魔女,趁我们睡觉的时候,把我们钱包保险柜里的钱都翻了一倍,由10元变成了20元。同时银行和中央银行金库里的钱也翻了一倍。第二天一早醒来,我们会发生怎么样。
结论是什么也不会发生。因为钱都翻了一倍,就等于谁也没有翻着一倍。市面上的物价会飞速上涨,原先卖10元的杂酱面现在就会卖20元。等于俺一个月工资,还是只能买300碗杂酱面。
货币学派无疑是经典的,清晰的。而另一个学派,供需学派,描述就不怎么清晰了。
供需学派有很多流派,但就其总的观点而言,可以概括为,“货币增长一倍后,会导致种种宏观的微观上的变化,会导致供需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工资的上涨或下降,会导致一系列复杂的反馈的综合的不可测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物价上升,但也有可能导致物价下降”。
唉,这不什么也没说么。
2)现实
从情感与理智上而言,绝绝大多数的人,认同于货币学派。因为他既清晰而又有条理。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让我们大跌眼镜。
经济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体会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供需学派才是对的。“货币增长一倍后,会导致种种宏观的微观上的变化。。。。。可能导致物价上升,但也有可能导致物价下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门学科,无论他看上去如何科学,如何符合逻辑,但如果最终在实践中不符合成果,和理论预期偏差。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钻研他,不得不反思他,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究竟为什么,毫无意义得纸币符号,增加了一倍之后,物价并没有如预期得增加一倍,但反而是混沌不可测的未知结果呢。
3)结构
货币学派的悲哀,就在于他的假设,“小魔女假设”,其实是永远也无法成立的。
在现实生活中,永远都不存在善良天使的小魔女。一觉醒来,个人账户也不会如预期般的,按比例分配,每人增加200%
在现实生活中,新印发的纸币,不是按原有的个人储蓄额,按比例派发的,而是存在于社会政治团体手中,于是这就产生了“结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滥发纸币之后,对老年人不利,而对青年人有利。
因为老年人已经脱离了工作岗位,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以前工作劳动中,历年积存下来的积蓄。而这一笔积蓄,是不会随着印钞机滥发纸币而翻倍增长的。银行不可能在门口贴出,“为了弥补政府滥发纸币的无耻,每人存款账户自动增加20%.....”
而青年人积蓄很少,他们相对而言最大的财富是劳动力。于是他们在这滥发纸币的狂潮中受损就很少。更甚至多找到几份公务员的工作。
从微观结构上讲,这样滥发纸币的结果,就导致了一种微观差异。老年人的收入财富地位下降,青年人的地位工资势力上升。
这样微观结果一旦形成,从经济上讲,意味着社会总消费比“滥发纸币前”稳定态要强,因为青年人是更多的月光族。从进出口角度讲,意味着进口增加,因为青年人更多喜欢外国奢侈品。从社会消费品讲,意味着“茶楼,旗袍”等传统中山装消费会下降,而“CD,摩托车”等电子产品销量会上升。从金融产品角度讲,意味着债市被冷落,股市会上升,因为手控财富的青年人群,有着更冒险的投资喜好。
总而言之,由于“小魔女假设”不存在,增发的一倍货币,并不是平均按储蓄额比例,分配到每一个人的手中,所以会产生“结构”问题。从而使得新稳态的社会,不再是旧稳态社会的简单翻版。
从地域的角度讲,金融中心和政治中心,会从增发纸币中获益更多。而不是西部省份系统。
因为资金转化为投资消费,需要一定的时间。买件衣服还要看三看呢。无论是增开一家工厂,或是修建一条铁路。最基本的条件,可行性报告总是要打的。铁路还要勘察沿途地质地貌,还要完成土地平整地权回收。即使一下子给你1000亿,也不可能在一二个月内修建出一条新铁路的。
所以如果一下子给你几万亿,数十万亿的资金,你会如何处理?
答案就是只能涌入金融市场。因为资金转化为投资,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最终,资金会按劳动生产要素,在各省之间平均分配。但在这均衡之前,“金融中心”,其实是很赚便宜的。
当资金突然增加一倍时,拥有更好的金融基建,拥有更好的法制法权环境,作为金融中心政治中心的特大城市,就会获益非浅。资金会先盘踞在上海北京,然后才慢慢向四周扩散。
在整个2003~2006年期间,随着全国人民币的滥发无度,上海北京的房价优先上涨,成为领涨全国的“领头羊”,无他,因为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尔。“春江水暖鸭先知”,对资金量的变化特别敏感。
除此之外,结构上的变化,还会导致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如现在26~27岁的年轻人,能拿上几千元的月薪,是他们父辈前辈们的好几倍。年轻人比前辈们拿得更多,这在全世界范围,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政治势力伴随经济实力,就是年轻人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升高。家庭的小型化与年轻化。和日本韩国一些传统儒家圈不同,家中最有势力最有发言权的,不是50岁的A-Mo-Ni成年父亲,而是一些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儿子。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家庭小型化,社会责任降低养老问题丁克家庭与性泛滥。另一个结果,则是政治上的左倾化,由于家庭中的话语者,不是50岁偏向保守的传统父亲,而是二十七八希望动荡的年轻人。近来网络上粪青们庞大的势力言论,以及他们在股改补偿,房地产干预上的一系列行为,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一团体的不安与力量。
政治上另外的一些影响,比如“刚性工资”,一些工龄工资是只能加不能减的,前几年企业兴旺时加得太高的工资,现在就成了负担。而通过通货膨胀,“不加”就变相等于减,一些IT企业可能因此而重新获得竞争力。所以前几年IT泡沫时,加得过高的IT人,现在可能加薪幅度跑输社会大盘。另外一方面,政府的一些社会福利支出,也可以保持变相“不加即为减”,从而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比如说,独生子女费就已经十几年没有加过了。。。。。
总而言之,由于不存在“一夜之间每人户头加一点”的小魔女,在一个滥发纸币的环境中,新发纸币并不是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手中的。所以便会产生了“结构”。在结构变迁的环境下,一个新稳态和旧稳态并不完全相同。
因而很难说具体的效果反馈反应是什么,“供需学派”是对的。
4)基本面与技术面
货币学派和供需学派,从诞生之日开始争吵,一直吵了三十年。从理论和逻辑上讲,货币学派应该是对的,面值符号没有任何意义,40元新台币和10元人民币完全等价。
而从现实实践上讲,供需学派又似乎更为正确。因为供需学派开出的药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觉得经济过冷,就降一降息。如果觉得经济过热,就加一下息。简单又易操作,而且还能符合利益团体寻租需要,真是公私二宜。
要理解“货币学派”与“供需学派”的关系,我们事实用“基本面”与“技术面”来比喻更为形象。
货币供应量好比基本面,一个国家滥发了200%的货币,物价最终还是得要涨200%的。尽管这可能需经过漫长的时间,需要充分的扩散反应以使得经济充分均衡。但好比一家公司盈利能力增加一倍,那股价,最终还是得要翻涨一倍的。
而供需学派好比“技术面”,股价虽然长远看会翻一倍,但三五分钟内的行情,短线超短线,则还不如看技术指标,MACD,RSI,KDJ......
政府喜欢供需学派,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供需学派占据了绝对优势。利率、官员喊话、中央银行,构成了政府干预的主要方式。
政府喜欢供需学派,虽然政府知道,滥发的纸币,终究需要还的。或许有一天如阿根廷、墨西哥、土耳其般整体货币瞬间崩溃。但对于一个总统来说,总统的任期不过四年,一任财长甚至只能做二至三年。只要能保住自己任期中百业兴旺,短期利益不要出漏子就行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政府喜欢供需学派,不仅因为供需学派可以解决短期内的棘手问题。还因为供需学派,鼓吹的是“滥发纸币不会造成物价上涨”。政府喜欢这一论调,真是完美的学术,还有比这更受欢迎的么。论无耻,或许只有“增加税收能降低房价”能与此相媲美了。
(水库论坛|yevon_ou, 2006年8月8日晚)
上海户口,价值百万。很多应届生通过积分是可以入的(一般是985或211学校)。但很多应届生是不清楚如何操作,并且往往都是到毕业了才想起这个问题。但还是差个1-2分,甚是可惜。凡事要趁早筹备,这里有好的渠道,助您一毕业就有机会拿个上海户口。人生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详情请扫二维码加微信Shuidi021,备注“水库论坛”。
水库论坛|欧神文集|欧神小密圈|欧成效|房产投资官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