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 #X75
视而不见 #X75前些日子,看到很多人在感慨:·因为恨管艰,启蒙时代已经结束。·公众号不再会畅所欲言,以后的人们将生活在虚假言论里,再也没有真相可言。
关于此事,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
我的意思是,我觉得,启蒙运动这东西,不太存在。就算在不管艰的时代,大多数人也没被真正启蒙。
一)粉耳朵
去年年初,水库推送过一篇《粉耳朵 #1650》。
《粉耳朵 #1650》里描述了这么一群人:
譬如说,你拉着他,连听十场“大空头”。杨红旭,郎咸平,大白的讲座。听着听着,他变得义愤填膺。挥舞手臂,铁杆死空。房价马上就要崩盘,腰斩膝斩跌到脚趾头。 然后你,再把他拉回来。听十场“水库论坛”。他痴迷入迷,开口闭口“买买买”。一刀流半刀流。“构建以房贷为核心的资产包”“2N”“贷到就是赚到”。 再听十场“空头论坛”,又叛变了。
“粉耳朵”的决策,不取决于自己的判断。取决于多头和空头,哪位法师,在他的耳边进行了时间更久的吟唱。
为什么会出现“粉耳朵”现象,欧大讲得很清楚了。“粉耳朵现象的本质,是只懂定性分析,不懂定量分析。”“因为他们见识太少,无从分辨,内心就没有比较的基础。只有真正踏实看房200套,才有可能分辨洼地。”
但今天我们不批判粉耳朵。单单分析这个现象就很有意思。
周沖有云,跟傻瓜讲道理,不如割他们的酒菜。倘若以这个原则来看,则“粉耳朵”反映出两个重要事实:
i.大多数人缺乏判断力ii.大多数人需要更高的判断力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意思是:人们的实际判断力水平,和人们需要的判断力的水平,中间的差值,就是套利的空间。
二)判断力套利
判断力的T-1是能力。
曾有人问:“情绪稳定与否,可以作为判断女人智商的标准吗?”你只要告诉他“不能”即可。因为比对方聪明的人,才有可能判断出对方的智商。否则,对方极聪明的操作,也许反而被你看作是愚蠢至极。
珠玉现于前,而目不能识。同理,犹豫的本质,是没能力自己判断事情的后果。
那么自己无法判断,怎么办。判断不出事情的对错,可总能判断出对面的身家,或者感知他的能力。那么找个成功人士来出谋划策,帮我判断,好不好。
这就是“判断力套利空间”。当你求问他人,你求的不是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人家以数十年之学识积累,实践操作,财富浸淫,形成的如今的经验人格。
在那一刹那,他充当了你的外置大脑。以他的人生为背书,收取一定价位,填满这段空白。通常情况下,这段“套利空间”,会体现为“术”和“体”的差距。
今天我突然想,人一生的智慧,是不是高中政治课本里已经写尽了。有人就说:“高中课本都是马哲呀,军师你个浓眉大眼水库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想。”
这很好回答。因为水库文章,讲的就是马哲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
倘若在“术”的层面上看,天地不仁是道德经,客观唯心主义,相信“道”是本原。是唯物论批判的对象。
但是上升到“体”的高度,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回事。都感知到了“规律”的客观存在。
只不过一个用“道”,一个用“科学”来表述而已。
“融会贯通”的意思,就是能意识到,“道”跟“科学”,是一种东西。“道教徒”,翻译过来,就是尊重客观科学规律的人。
这才能说是真正理解了唯物论的含义,看到了“体”的层面。
“术”失之毫厘,则“体”谬以千里。
三)启蒙
很多人愿意将微信的繁华时期,命名为“启蒙运动”。因为,当时涌现出的海量文章,都在大喊“原来世界是这样运行的”,让人们感到思潮的冲击,耳目一新。
但是两个非常尴尬的事实是:·“世界的真相”文章,基本上是“以上全错”·就算运气好读对了文章,大多数人也没有能力看懂
“以上全错”这个很好解释。《邪恶的媒体》已经说了很多。
媒体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为了达成某种诉求,必然对事实有所取舍。等到公众号这里,则是为了提高点击量,向你证明自己文章的含金量和重要性,拼命制造恐慌。具体来说,就是各式各样的韭菜论。
你越怕自己是个韭菜,才会越疯狂去读文章,并且读完对作者感激涕零,以先生国士称之。(贩卖焦虑)好比社区免费体检,必定检出你隐疾缠身。然后才会感激医生,买一堆蓝莓汁回家。
“没有能力看懂”这事,则是我在水库发表文章之后意识到的。
我先后写了《最绿的韭菜,最信任的刀 #X67》,和《真正的恩师不教书 #X68》。前者的当日点击量接近后者两倍,当天被删,第二天还有人求。别人摘一段发到微博上都爆款了。
但是要论实操含金量,我认为“恩师篇”明显高于“镰刀篇”。
“恩师篇”通篇全是细致的史实,讲科举制度下,门生座主如何勾连,座主利用自己的选材权编织人脉关系网络,扩大政坛影响力。这些事情在今天依旧真实地发生着,直接抄过来就可以用。而且无论你是座主还是门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更远一点讲,“高玉良”的最大影响,不是身居高位,人脉宽广。而是全汉东政法系统,都会受到他学术理念的影响。由他来引路开蒙的学生,会深深将他的理念,刻进大脑。就像雏鸟永远认为,它睁开眼睛,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就是它的母亲。
高玉良会倒台死去,他编织的人脉网也许一朝覆灭。但是他的思想生命,依然在汉东大地上延续下来,这已经是某种程度上的“身后名”。这一切在一千年里重复发生,历史不是历史,历史就是现实。
但是呢,评论说的是,“桃军师觉得学知识没用,拜码头有用。垃圾思维。”
同理,《肥鹅满路》讲的是人家怎么用环保主义骗人。但是评论说,“你为什么不支持环保”。
这说明,如果作者不点透主旨,绕上几个弯,大多数人,就只能看到表面的“术”,而看不到深层的“体”。“判断力套利空间”,大到了令人惊愕的程度。(中产都是猪头https://res.wx.qq.com/mpres/htmledition/images/icon/common/emotion_panel/smiley/smiley_62.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每一个字都看见了,每一段事实都记住了。可是不知道,文章的精髓到底是什么。道现于前,而目不能识。
四)灯将尽
“恩师篇”很安全。如果删去最后一节,换个写法,甚至有可能发表在正规纸媒上。因为它没有给任何导向性的结论。
我只是客观复述了唐朝的史实,而且没有撒谎篡改,准确度相对可靠。所以你在这篇文章里,基本看不出我的态度。这篇文章像水一样,透明,无味,中立。
但“镰刀篇”是有作者个人判断的:“有一部分人被另一部分人割了韭菜”。如果作者在审稿者眼里不是可信任的人,那么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就会被默认为负向。
所以,不可以的,不是“事实”,而是“解读判断”。不是“术”,而是“体”。
作者绕个弯子,读者就不明白了。惘奸也不明白了。
只要操作得当,干货不会消失。随着网络数据库的建立,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爆炸以后只会更加剧烈。你获取一手的“知识”,将会更加方便。随时随地看公开课读名著,当世大儒把二十四史点校都做好,供你免费下载阅读。
但是,以后的文章,不可能再点破主旨。对读者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获取解读的门槛变高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学兴起。可想而知,倘若系统稍微失联两年,那么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能力自己再推演出结果。又有多少人,在俯拾即是的情况下,愿意真真切切去读几行书。
所以,不要哀叹一个时代的结束。
毕竟大多数人,在那个时代还繁华的时候,也只是追着屁股问:
“欧神,房价为什么一定会涨啊?”
(司空军师祭酒桃,2019年1月23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