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踢牛魔王 发表于 2020-8-30 18:00:58

从重庆谈逆袭的战略路径 #X112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 备注“水库论坛”


从重庆谈逆袭的战略路径 #X112


而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分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 ,
猛烈的攻击之,务期攻克。
-----《毛选》


一、以弱胜强的疑惑

屌丝要逆袭,其实就是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无论是职场,还是买房子,或者做生意,你只要认真思考过,都知道:
别说以弱胜强,就算同级的竞争,想超越别人一个身位,都是难上加难。
因为你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


比如最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里面女主之一的王漫妮被人陷害,差点被开除,全行业通报。
后来发现陷害她的人,竟然就是她的同事。

她的同事一点都不感到抱歉。
理直气壮的辩驳说:
你每天站7个小时,我也每天站7个小时。
你升职等了2年,我也等了2年。
我来的比你早,你凭什么插队啊?
就因为你最近突然拿了一个大单子?
满满的不服气。
办公室里,龙争虎斗。


买房子也是这样,你想再攒攒首付钱,结果房价又涨了,首付又不够了。
这就是一个“军备竞赛的循环”。

总之,要胜出,特别特别的难。


我们的教科书特别喜欢讲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官渡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萨尔浒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坎尼会战,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这还有完没完?

说得多了,搞的好像满世界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气质。
就是要逆袭,就是要爽点,连过程都不要,沙雕霸道总裁文流行。


但是气人的是,教科书也不告诉你怎么以弱胜强?
教科书只讲what,不讲why和how。
历史上的这种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如果仅仅是凭运气,那看了也没有多大的帮助。
没有可复制性。


咱们先别说实践,至少从理论上可以你得说得通的。
理论上都说不通,那就别提实践了,肯定是一场灾难。

那么事实上的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就是从来就没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从来都是以多打少。
从来都是以强胜弱。
从来都是以有备打无备。


没有一例是以弱胜强的。


二、化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

核心的思想非常简单,化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
在获得局部优势的前提下,扩大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


小公司能不能打败大公司?
可以。

一个大公司,你别看这么多人,分到每个业务,其实就没那么多人了。

一个公司10万人,可能一个小业务就100人。
你如果有300人,但是你全投这个业务。


请注意,三倍就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异。
这样是完全可能打赢的。

赢了之后,出去吹,就是斯巴达三百勇士赢了波斯。


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含义。
看到没有,永远都是以多打少,永远都是。

以弱胜强,对于实力是有要求的。
最低限度,你的整体放到一个局部,要能形成碾压级的优势。
你得有300人,是吧?


这是简化的模型。
简化是为了便于理解,但是你要觉得实际情况这么简单,那就错了。
关键是你的对手没有那么蠢。
你玩游戏,连电脑AI都不会这么蠢。

你需要在变化中把握住这种态势。
至少三个因素非常重要:时机,地形,兵力调配。


兵力的运用方面,古代迦太基的汉尼拔是高手,欧洲三大名将。
以汉尼拔和罗马军团之间的坎尼会战为例。

大家知道,罗马的步兵很强。
汉尼拔就利用中军拖住罗马步兵,拉长罗马人的战线,骑兵两翼包抄。
在兵力不如别人的情况下,包围分割敌人,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态势。

这就是钳形战术。

汉尼拔以4万劣势兵力,一举歼灭罗马9万主力。
罗马执政官保罗斯和80多名罗马元老院成员阵亡,6-7万罗马士兵被杀被俘。罗马几乎家家都有人死在当时或者后续的战役中,罗马震动,国本动摇。

光是当时罗马上等人的金戒子,汉尼拔就收集了200多个。
当汉尼拔将这些东西倾倒在迦太基元老院门前时,震惊了整个迦太基。

所以,后面把那种完美的战役称为“坎尼再现”。


再说时机。
一战的时候,德军参谋部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就深受坎尼会战的影响。
结果德国人就掉沟里了。

其实问题很简单,德国东线会与俄国开战,西线会与法国开战。
如果法国和俄国同时开到德国边界,德国必败无疑。

那么怎么打?

德国人的想法是,法国动员快,俄国国土辽阔,动员时间慢,装备落后。
这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所以,只要一开战,就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法国,一举先把法国人打趴下,然后再解决东线的俄罗斯。

现在曹县也学会了,无论谁打它,它就先打韩国。

结果呢?
德国人从比利时进入法国,遭到了比利时人的顽强抵抗。
比利时是中立国,动了比利时,对英国人威胁就很大。
英国人说,比利时国王是我们国王的舅舅,你敢打我舅舅,我跟你玩命。


等到德国人打到法国境内,就陷入了堑壕战,铁丝网,每天能前进50米就不错了。
一旦不能速决,时机就错过了,施里芬计划就彻底破产了。


二战的时候,德国卷土重来,曼斯坦因计划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就成功了。

请注意,这是容克军官团的杰作,和纳粹是有区别的。
不过还是很讨厌,比利时招谁惹谁了,每次都先打比利时。


最后说地形。
以抗战为例。
有很多人认为,日本人是被美国人打败的。

其实你真的要是了解那段历史,就知道日本人从进攻中国的那一刻起,就输定了。
为什么?
原因在《持久战》里面写的已经很清楚了。

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赢也好,输也好,就是不投降,死死拖住日本人。
我们国家地方大,日本人占领的越多,兵力就越分散。

最后其实日本人只控制了铁路沿线,远离城市的地方,那是游击队的天下。



谁告诉你,战争胜利就是靠一波兵平推?
拖住别人,也是胜利。

大家不知道吧,很多不平等条约是在抗战中废除的。
就是因为中国付出的巨大代价,各国才纷纷废除了与中国的很多不平等条约。
你要没贡献,别人为啥给你利益啊。


很多人谈持久战,都忽略了一个,就是持久战之下的速决战。
毛教员特意强调,战术上一定要速决。
而且把作战方法都写出来了,最佳是山地游击战,次之就是湖汊地区。
利用地形,利用有利时机,形成局部优势。

抗战末期,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豫湘桂会战,试图打通交通线。
正面战场中国溃败,但是八路抓住时机收复失地,发展一跃千里。
那交通线总共也没通几辆车,简直无法形容日本人战略上的愚蠢。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只剩下6000人,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红军,只有几万人。
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八路已经是百万雄师,根据地人口9000多万。
通过收复失地,拥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就是说,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从战略上是没问题。
但是你要形成这种态势,而且持续的形成这种态势,在操作上是并不容易。

所以,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那么多。


三、什么情况下数量可以干死质量?

从搞房子的角度说,时机、地形、兵力三大要素是什么?
择时、选筹、杠杆。

有人讲,水库不是讲2N吗?
择时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了。

所谓2N,其实是一个长期战略,是持久战。
具体在执行的时候,其实你更应该关注持久战之下的速决战。
你一场仗打下来,有得赚,才能持久战啊。


比如去年、今年上半年没有买深圳,就错过大好时机了。
南京这几天,也出了相关的政策。
按照这个形势,一些一线强二线要是有个风吹草动的,说不定也要出政策。

但是水啊,它总是要流动的。

老有人问我,是应该买重庆,还是买深圳,上海等一线?
其实从城市角度来说,关键是代差问题。

要是有代差上的碾压,数量很难战胜质量。

但是如果代差距离不大的话,数量完胜质量。
一线和重庆,本来是有代差的,但是当前这个节点,代差被压制住了。
这种情况,买重庆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还记得我们上文说的施里芬计划中的动员时间差吧。
你可以在一线被压制的时候,先在重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其实前几年这么做的,都赚了不少了。


从个人来说,你还要看看,你的整体劣势能不能在重庆形成局部优势?
做到这点,还真的不是很难。

你1-2套的话,不用想这么多。
布局重庆,一定要有足够的数量。


我的习惯,就是一般在一个地方先买个1-2套,熟悉一下情况。
然后,猥琐发育。
当条件合适的时候,集中调动弹药,高于普通人6倍的力量(6N),一举奠定格局。
当然,我们的对手是通胀。

这个搞法,经常被水库元老们嘲笑说是all in。
其实,这根本不是all in,只是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局部优势。
有些时机,千载难逢。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你如果在一线城市,资源都快耗尽了,就需要走出去。

你如果在一线城市,买个房子很艰难,那就是消耗战。
不如留下一线城市的一些房票资源,先主攻重庆这样的地方。

在重庆形成局部碾压性的优势之后,再到一线城市扩大优势。


你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省城还不如重庆,那重庆你要重点考虑了。

当你在重庆获得了足够的仓位和一定的涨幅,可以去一线城市再杀个回马枪。

就像当年八路从青纱帐里面走出来,横扫天下如卷席。



四、结语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其具体路径,化整体劣势为局部优势。
难点,就是这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你要小心翼翼,每个局部都要赢。
为什么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一不小心,就糊了啊。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你至少还有路。


(挨踢牛魔王,2020年7月26日晚)


水库论坛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一套房子,成了贫富之间的分水岭!
水库论坛真正教你做的事,其实是毁三观,竖新生!
水库论坛一点一点讲述房产投资的逻辑,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 备注“水库论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重庆谈逆袭的战略路径 #X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