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一套房子,成了贫富之间的分水岭!
水库论坛真正教你做的事,其实是毁三观,竖新生!
水库论坛一点一点讲述房产投资的逻辑,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备注“水库论坛”。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工业化成功与用工业化成功是有区别的
我对欧神那篇《中国会是最后一个工业化成功的国家吗?》文章下的一些评论完全觉得丈二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看出某些结论的。 我来说一下我个人对那篇文章的理解。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针对那篇文章下的一些评论。 1:“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句话是错的,但错的不是内容而是“说的这话的人和势力”。人家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玩的不是商业,人家是把核心暴力部分这么搞搞,这当然就不行了。 至于为什么不行,或者说“为什么别人可以通过限制工业化产品的给付来让你不行”,之后我会说,也是全文的核心。 2:欧神的意思不是“中国必然是最后一个工业化成功的国家”,而是说“以工业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工业化成功,和通过工业化成功是两回事。 正文开始。 大家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为什么19世纪工业化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又或者说,为什么别人不能够获得这种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机器的优越性,是在客观上比别人强大的一种现象。 在21世纪以前,工业化之所以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本身来源于两个原因。 1:此时的工业化是具有很强的“区域化”特征的——由于管理能力和运输能力的不足,这使得工业与工业化产品,尤其是工业化产品(含中间产品)的覆盖范围十分有限。 这就使得对于需求方来说,可能专门的一类工业化产品只有一个“区域”产出,这就使得这个工业化区域对这个需求方是可以“坐地起价”的。 虽然工业化区域内部也会有竞争,但是相对来说这些工业化区域的整体管理权或者说控制者正好是以“国家”为单位的。 因为当时的产业结构比较简单,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大部分的成本其实来源于运输过程,当年运输100公里简直是要人命。 所以这就催生了基础建设大爆发,因为要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越是低端,或者说越是需要大量原料的工业,对于运输成本的敏感性越强。比如说炼铁需要铁矿石,纺纱需要棉花。 在一个工业体本身还是“比国家小”的情况下,国家对于工业体的控制就会相当强,这个时候整个工业机器难免就会为国家效力。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国家级的工业压制,对非工业化国家形成了一种包含各个方面的优势。这个优势使得工业化国家可以掠夺非工业化国家——包含各个手段。 从这里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网上的“人口与工业”看法的由来。 人口与工业的主要核心思想是:当一个国家人口太少,那么随着工业化产品的复杂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技术和工序会要求越来越大的人口基数,人口太少的国家就很难承受特别复杂的工序。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工业化必须是在国内,至少核心系统在国内,潜台词就是工业化一定是以主权国家为一个高级单位。 这个在历史上我们也看到过它的合理性:有人试图违反这个规矩,各个国家融合核心技术来研发一款东西,比如说一款武器装备。 例如说著名的欧洲联合研制的MBT70坦克。
水库论坛
不过,这些早期的联合研制项目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由于欧洲参与研制的各国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专门挑那些“最有油水”的项目,而且拖来拖去的,最终导致成本飙升而失败。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每个核心工序都被“确定”分包给某个国家,而且是最尖端的技术,这就使得每个技术连“集团间竞争”都没有,每个主权国家当局都可以疯狂要价。 没有办法,因为尖端技术就是这样,只有那么一两家有。 所以后来欧洲联合研制就聪明了许多,比如说台风战斗机的联合研制——技术要求放低一些,一个子系统让一个国家内多做一点并且各国除非特殊原因否则不会单独承包一个子系统。 这样一个国家就无法过度的坐地起价,因为玩的太过分的话,这个不特别高的指标是有替代方案,别的国家也不是不能凑合做。子系统的非单独承包也让各国需要互相制约成本,免得大家都赚不得钱。 这个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台风战斗机的研发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个开发代价还相当的大,结果倒是比原来的欧洲坦克项目或者欧洲自行火炮项目成功了许多。
水库论坛
这也就说明:目前的管理技术,实际上是有一定能力突破主权国家限制了,至少情况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尽管欧洲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这就证明了跨国(跨暴力组织)的核心技术广泛合作是有可能的。
会很显然,核心产品会是这样,更加周边的产品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拿钢铁和一些基本工业品举例好了。 我们常常戏称:只要中国的产品线里有这个东西,这个产品就会迅速变成白菜价。 这是对的,可是为什么? 你要说中国产能大?可是人家西方国家也能产能大啊,不是问题。就算不会和中国这么便宜,也足够比在中国出现以前便宜许多啊。 其实这种“中国出现了,产品白菜价”的情况在以前也发生过,只是那个时候“白菜价”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美国在二战前一直都是“世界工业品白菜价”的主力军。 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产能大?欧洲也可以扩大产能啊。 问题就在于:当一个工业组织被国家化以后,它就更多的服务于国家意志。 国家意志说白了就是统治组织的意志,欧洲的工业集团就比美国当年更加“国家化”。 统治组织和商业组织最大的区别就是:商业组织一般追求利润最大化,统治组织一般追求寿命最大化。 这就使得商业系统和政治系统有个最大的区别——商业总是能在整体上将系统复杂但高效化,而政治总是试图简化关系和缩小系统来提高可靠性(尽管绝对数量通常还是提高了) 商业谋高效,政治图方便。 这就使得统治机器一旦到达具备核心优势后更加倾向于维持整个现有组织的内部运转而非继续获得优势,就算是进行扩张也是使用已经稳定的套路。 这也使得“图方便”成为政治利益集团的一个重要考量,因为这能使用“额外的”甚至暴力的(变相的也可以)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现有利益。但是这就容易让自己的“技术及技术相关组织”发生停滞。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美国与欧洲在5G技术上相对于中国的华为的落后。 美帝不是没有技术,也不是没有商业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的通讯协议相关技术是给美帝内部系统带来“方便”的利益的。 比如说情报部门就因此方便了许多——不更改通讯基础系统,那么相关技术的基础开发者美国去截或窃听内容就会在技术上有更高的效率,而欧洲的相关计划也一直遭到美国的商业与政治的阻挠所以无法成型。 5G的加密能力,即便是熟悉其技术,也很难从信号本身进行截取再破译,截听的难度会大幅度增加。如果想要继续高效率截听就需要从运营商处下手。但是对方政府对于服务商的控制能力强得多,建立专门通讯渠道的保密度也会大很多(破译时间的大幅度增加会直接导致时间敏感情报失效,同时情报整合工作也会麻烦好几个量级,这对于简单粗暴搞情报而且黑钱无数的美国情报部门来说显然不是好事,而美国大量的其他系统也会帮情报部门……不然“天价咖啡杯”的事儿咋可能这么简单的息事宁人)。这些都对美帝的现有大量既得利益系统不利,对于欧洲政体内部的“卖欧贼”也不利。 所以欧美的5G进步速度一直较为缓慢,很多子系统无法配套。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一个不太受他们干涉的技术综合组织跑出来搅局了。“家务事”变成了“外事”。 这样的冲突,就产生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产能是否可以扩张并不是工业品能否白菜价的关键,而是有另一个不在己方控制或可交涉套路下的统治组织开动了工业化机器——要有统治组织不是因为工业化必须需要统治组织,而是统治组织可以在暴力上保护工业次级组织免受外部统治集团破坏,而有暴力就必定催生统治集团存在。 这样一来,一边是全力开启工业机器的对方统治组织,另一边是已经形成平衡而且内部效率有所降低的旧统治者的组织机器,这个时候新生的统治组织的工业机器自然能产生优势。 我们这就不难想到:这样的新生组织越来越多以后,整个“工业化国协调摸鱼获利系统”会越来越低效,就好像欧佩克限制石油出口一样,一旦有一个其他国家开始输出石油,那么欧佩克就难受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疯狂生产和竞争,竞争越来越商业化而非政治化”。 这一点再配合上运输成本以及通信成本的降低,就会让需求方“总是可以通过公平的价格获取工业品”。 不同阵营的工业化统治机器越多,技术水平越强,那么需求国无论是购买价格还是购买的产品层次都会越来越公道。 (很有趣的一点:在中文意思里。“公平”的意思更接近于“我会安稳”,而“公道”则更像是“市场价就这样啊,应该是这个价格啊!”所以中国人求公平和求公道是两回事) 我这里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国际军火市场来说好了,军火毕竟是政治含量极高且技术含量极高的“商品”。 我们纵观近代以来的国际军火市场,我们就可以发现2个很明显的现象。 1:每当新兴工业竞争对手产生,或者原有的“统一文化集团开始内斗与工业扩张时”,对外军火产品的复杂度和先进度都会大大增加,价格也会公道许多。 如果再加上运输与工业技术换代加快的时代,那么甚至可能发生外销的武器装备比本国自己装备的还要先进的情况。 比如说大清北洋水师订购铁甲舰的时代,以及上个世纪我国技术大发展并外销先进武器的时代——只是以前是别人卖给我们比他们自己用的还好的装备,后来变成了我们卖给别人比自己用的还好的装备。 2:一旦新兴对手的出现并不能纳入旧时代强国的体系,或者说新兴对手根本没打算和他们在一块(不成为附庸),那么旧时代强国并不能立即填补他们外销产品的空白,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会慢许多。 但是他们会拿出一些不再那么坑人的武器装备,而之前他们总是在外销中卖过于恶心的“猴版”(缩水版)武器,并且售后服务还很差。 一旦对手出现,他们就算不能拿出自己内部的先进装备也会拿出更好的售后服务与指挥系统,这就使得全球非工业化国家的先进武器装备数量大大提高。 很显然,就算后来各个工业化国家开始又“合伙起来”,非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武器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平均差距还是会缩小(完全合伙了又变差了,比如说冷战结束后就美国一个老大,非工业化国家的装备差距就又拉大了,直到2010年开始中国大规模走出去才开始减小)。 其实从自身国家和工业集团商业上的军事技术考虑,出口武器比自用武器好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因为外部使用者本身也是一个“小白鼠”,这个实验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也是要冒风险的。 实际情况较少这样做,还是因为统治机器的需求:卖太多先进武器一方面可能泄露自己的技术,但最关键的还是“内部的权力系统无法在外销中获取足够大的好处”。 很显然,卖先进武器装备是“用不着政治机构的”,大家自然而然抢着要。可是如果能够限定武器出口,就能够指定“卖哪些垃圾”,这样政治机构就可以从中获利。 当各个竞争者都以稳定为要求时,那么大家的武器出口就都更容易低端化。 这就好像在“海军假日”时期(大家一起限制海军吨位和武器,因为大家那会儿财政都没钱了),出口的舰艇的整体技术含量就大幅度降低了。 以上就是我对“工业化国家压制非工业化国家”的一些看法:压制非工业化国家并不是工业化组织本身的目的,而是他们的国家系统控制了工业化系统,然后为了统治组织的存续而进行了国家级的压制计划。 会显然,这种方式会因为工业化国家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意识形态对立的工业化国家的增加而逐渐解体,国际工业品(含军用品)会更加的“可以买”。 中国工业化对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与美国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是不同的。 美国虽然对于欧洲老工业化国家的系统是冲击,但是他们本质上是属于近似文化结构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整个社会机器是容易“振荡趋同”的。 这就让他们的竞争,尤其是国家机器竞争是更容易互相协调和理解的,容易一起进入相似周期的“兴衰循环”。 这就是“文明圈”对于工业化的很重要的一点。 中国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中国是儒家文明圈的工业文明,整个兴衰模式和兴衰周期在此文明的统治者眼里是不同的,对于兴衰的归因模式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中国循环和西方循环会是两回事,双方是很难“振荡趋同”的。 这样的组织竞争,就会变成“双寡头”结构,而旧有的工业结构更像是“巨大的西方国会参议院”。 我可以说明一下这样双寡头结构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大致的单极结构(旧西方文明圈)在大部分时候并不通过“拉拢外界力量”进行竞争,或者说他们大多数时候不会指望这种竞争,否则在兴衰周期与“原因”认知近似的情况下,他们只会削减自己的寿命进行重点资源或者关键节点的争夺,这势必引发世界大战。 这种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对于统治组织而言是不划算的,大家都会尽量避免这种“砸了鸡窝”的事儿的发生。 人为避免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们更容易“你弱我也一起弱,周期差不多”,所以相对来说打仗容易预期,这就更让战争成本提高了(战略偷袭更困难)。 于是,在大部分时期,这样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对外销售的装备一般是战术性的,防御性的。 即便是在比较危险的时候,进攻性武器的销售也会被大致限制。希望各种仆从国需要的是防御性武器,如果这种防御对自己有点帮助就更好了——比如说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各种中短程防空与反坦克武器。 非趋同模式结构有坏处,比如说双方会不断爆发冲突。 但也有好处,因为追求的东西和周期有差异,这就使得核心冲突未必能升高到全面战。 也就是说在不同模式的双寡头下,因为周期的不同,不一定会进入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第一名和第二名必有一场大战的规律)。 不过这也只是一个机会,因为很大程度上要看第一名是什么样的文明,如果那一文明有足够的包容性与忍耐力,那么就越有可能避免大战(最好是世俗文明,神授君权则是最差的)。
2:双寡头竞争就没有“家里自己分果果”这么好的事情了,因为双寡头大致上要求的是“互有优势”才能平衡。但是互有优势是需要进攻性的,所以说就军火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世界军火市场的进攻性武器必然是要实际解禁的。 进攻性武器限制并不会降低多少冲突发生率,限制进攻性武器仅仅是单寡头模式下最方便的做法而已,更容易取得内部共识。 不过,双寡头结构并不会带来绝对的冲突,互有优势之后依然甚至几乎必然可以形成一个双寡头稳定结构。但这要求其仆从国或者外部环境普遍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不然就会吃亏。 因此中国这一“非同类文化循环”的国家出现后,国际市场上三样东西肯定是必然逐渐成为常态化交易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弹道导弹与先进反舰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将会逐渐“市场化销售”,而原本的出口型反舰导弹也会从“一旦仆从国互相全面开战就成了容易被电子干扰的样子货”变成“除非宗主国出面全面干预,否则就是大杀器”的东西。 其次是远程甚至战略预警雷达——会从容易被干扰的样子货,或者性能缩水的东西变成真的可以用的,而且会提供完善的防空系统的指挥平台。区域防空将会成为主力,而不是原有的点防空或者仅仅是纳入宗主国情报系统下的“遥控枪”。 最后是先进战术武器——不会再是猴版,而是正儿八经的和自用版一样甚至更好的装备且可以定制化,而且价格会大大降低且提供战术系统。这里就包括装甲力量,机降或空降指挥系统,高质量护卫舰与普通驱逐舰,三军战区独立指挥系统等。 双寡头系统需要“更全面”的竞争,所以会让原来这些非工业化国家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武器解禁本身就是让这些非公工业化国家有更强的“能动性收益”。 可以说到了“双寡头”时代,所谓的当年的“苏联对中国提供了重工业基础”就会变成一件相对普遍的事情。 至于提供基础建设,提供产业扶持与指导,这些都会常态化。 现在看上去只有中国在做,主要还是因为西方目前还没有“绕过弯”来,他们还有自己的内部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被中国抢了先。 当年苏联之所以给我们也打了个“重工业的底”,也有很大因素是“斯拉夫民族的周期其实和传统的西方天主教文明圈有一点儿区别,这个从以前开始就这样了”。 所以苏联有对中国传递工业文明的必要,实际上苏联也对很多国家这么做了,只不过因为当年的“国家工业属性”使得“人口决定论”对工业的影响还是偏大一些,运输技术的门槛也让一个主权国家控制区内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还是很重要。 因此,中国吸收工业化成功了,绝大多数苏联援助过工业的国家失败了,他们被挤死了。 那么,欧神说的“新革命”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 很显然,那就是工业竞争更加厉害的时候就会开启或者提早开启“新工业革命”又或者说是“信息化革命”。 除了技术的到达临界以外,也有另一种可能。 最有可能的就是“双寡头”系统被打破,另一个不同周期的主要文明模式完成了大规模的内部工业化并且可以对外广泛输出。 打破这个双寡头布局的可能会有两个文明,一个是印支文明。另一个可能是伊斯兰文明。 目前来看可能是印度比较有优势,但问题在于印度本身长时间的试图被西方拉入阵营,而且现有产业兴衰和西方高度相关,所以他们未必能在伊斯兰文明之前就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化系统。 伊斯兰文明圈目前比较乱,但是他们也已经有了一些相对工业完善的国家,尽管规模和竞争力还十分有限。 这种有限很大程度下是由于现有文明系统的强力干涉造成的,但是在现在“双寡头”越来越明确化的时刻,这些国家将会具有越来越强大的“进攻”能力。 很显然,现有进攻能力越强的国家,一般也是现有工业化能力越强的(相对来说)——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可以用仅有的工业品产生效益,更关键的是即便是用资源换工业品,他们内部现有的工业化组织及其配套的大规模教育系统,也是一个人类群体产生组织相关规则与规则意识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国家同时工业化归零而且来不及造,只能用买的武器对打,那么还是那个曾经工业化的国家容易赢,因为他们的组织模式更容易转化为专业军队。这就好像以色列数次打赢阿拉伯联军是一样的。 在双寡头模式下,这些已有一定工业化的国家可以迅速的从国际军火市场获取更多的进攻能力,而进攻能力常常也能够促进“整合能力”。 单纯的只有防守,那么将会是摩擦不断,因为双方都不能给对方致命打击。而进攻性的增强则可以在实质上完成统一,至少是“不值得冒摩擦的风险”,这就让长期的稳定和建设性竞争成为了可能——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这可能会加剧混乱程度。 一旦伊斯兰文明圈有一个全面工业化竞争者,那么世界工业化竞争格局就会变成三寡头。目前来看,伊斯兰文明要想能够保护自己的工业组织,相对可行的方法就是拥核。 三寡头的不稳定性远远超过双寡头,这也就意味着工业化技术与产品的大规模扩散,因为大家都需要自己的盟友甚至普通朋友具备更强的战斗力。 简单总结一下这几个寡头模式的特点。 1:单寡头模式下大家不会增强“上下产业链”,等于说只是在自己的公司里面发发小福利,让基层员工不要瞎胡闹就行。 2:双寡头模式下,两个工厂要互相PK,由于“公司文化”的不同,他们既要差异化竞争又要强化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和供应链上游的关系。 3:三寡头模式下,大家已经产生根本的不稳定,这个时候竞争者会强化上下游每一条产业链,进行产业链竞争。 也就是说,单寡头是主人与仆从;双寡头是董事长与股东;多寡头是企业主与产业链。 很显然,如果说双寡头格局是“战术与战役进攻性武器解禁(竞争模式升级)”,那么多寡头下就很接近于自由竞争了,大家必须发挥出足够的竞争力,整个上下游产业都要有战略布局。 这个时候“战略武器”就会开始进行交易。 当然,到了一定程度,很快NBC(核生化)武器也会公开交易。 当然根据产业匹配和的难度,以及对于原生工业要求的程度,普及的顺序应该是CBN,也就是先从化学武器开始普及。 这是因为基础的化工产业对于“本地性”要求其实更高一些,在全球产业链的条件下一些化学工业反而更加可能“就近制造”。 这就使得化学原料和产品变得很容易获得,武器化也就更加方便。所以化学武器会很快被实用化(同时化学武器的杀伤能力在今日其实是可控的)。 然后就是高科技的生物武器——制药和研究如果一旦完成世界产业链,这很显然会带来一大群一大群分布很广的实验室之类的设施,这本身又为生物武器打开了大门。 生物武器对于很多小型国家不再高不可攀,甚至可以联合研制针对性的基因武器。 核武器相对麻烦一些,因为核材料本身在未来会越来越珍贵,这一方面是因为核工业的产能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可开采的裂变材料矿物正在逐渐耗竭。 这就使得核武器可能更大程度上还和“旧工业强国”的属性挂钩,但是这些旧工业强国是没有能力再影响“销售”了,因为你不卖别人肯定也卖,自己不卖那就成冤大头了(本来还算是朋友的人也不信任你了——连核弹都不肯卖给兄弟几个,太不仗义了)。 所以总结一下。 在我的个人理解中,欧神的意思并不是“工业化本身不重要”(我也不知道评论里的人怎么看出这个结论的,我对很多评论真的是“一脸问号”。) 欧神的意思在我的理解里非常的明确。 那分明就是:在势力集体越来越掌握工业化的今日,竞争不再是单极化的,这就会让工业技术大范围扩散。 而在工业技术扩散的情况下,这就很难形成绝对优势,此时就不能“仗着工业品”或者“内部有工业”对周遭形成优势了。 因为竞争不再是授人以鱼,而必须是授人以渔了。 这就意味着你不可能靠“限制工业品出口”来限制别人,否则这就成了肉包子打狗。 这就好像西方曾经尝试通过技术封锁困死中国是一样的——由于基础理论和近似技术的流转,人家禁一个,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难度也是相对可以预期的。结果就是人家禁一个我们会一个,不仅会还干的挺好。不禁的话反而可能拖中国拖的久一点。 这种“不禁反而能压制”的套路其实就在对印度用啊,印度自己再怎么想“自立根生”也没办法发展出来,因为内部利益无法统一,产业链无法形成。 可是对于“流氓国家”,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北边的邻居以及中东的伊朗,他们反倒是搞出些自己的名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人都是“放开了就是压制”,比如说对于中国和伊朗,你放开还是能让他们更快发展,因为他们的文明系统本身就有集中化与强大的天然要求,印度是没有的。 所以压制可能也是比开放要好,只是压不住了——由于两边可能都不讨好,所以西方选择了对于他们内部而言最方便的做法,也就是“压制”。 到了多寡头竞争时代,寡头实际上对于“卖什么”已经没有选择权了——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工业化产品,甚至包括一些高精尖的批量化产品(注意是批量化)都必须卖,否则自己就出局了。 在这个时候“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就成立了——因为这些东西已经不算是核心竞争力了。 到那个时候,核子弹,化学弹等等可能不再是最强大的武器,更强大的武器是网络战,空间轨道战,通讯协议战等等(比如说5G大战)。 这些东西看起来更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技术密集度和集成度都远远超过传统武器——它也许没有传统武器的破坏力,但是它指导和领导了常规武器的使用。 人类的本质还是由技术推动的,所以技术密集度最高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并不是传统的工业化产品,我们把这个东西叫做新工业或者信息化产业。 这个时候,传统的工业反而更像是“基础服务”或者仅仅是一个“可以活命的东西”,不能算作是利润来源或者是核心优势了。 具有核心优势的国家即便没有很强的工业能力甚至没有传统工业能力,也可以瘫痪或者重创一个已经“全球产业链”的传统工业化强国——因为这个时候“强”已经不再是“强”了。 不过评论里居然有人觉得人家说“工业化等于没意义”,我就更不知道TM这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我感觉我的脑回路已经够跳跃了,可是有些评论简直跳的和袋鼠一样,我都跟不上了。 很显然,就算是新工业化时代或者说信息化时代,旧的工业化残留依然是有利的。 1:旧工业化国家会先掌握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这对于彻底的信息革命是硬件有利的。 2:旧工业化国家会先掌握比较完善的教育系统,这对于彻底的信息革命是软件有利的。 3:旧工业化国家会先掌握比较完善的人力模式,这对于彻底的信息革命是资源有利的。 也就是说,旧工业化国家相对而言还是掌握有更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并不是说旧工业系统对于信息化革命是没有用的。 但如果自绝后路,那么还是要死的。 可以说从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统的西方列强是有一定优势的。 1:西方列强已经形成了一套“工业寡头”的平衡机制,这就让他们很熟悉于旧的控制模式。这些控制模式都是要靠人来运行的,这些人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会拖延西方全面进入信息化革命的时代,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他们的信息化技术先发优势。 也就是说他们的寡头集团会阻挠高科技的实际应用,尤其是那些可以改变现有格局的技术。 比如说最简单也是极其有效的人类人力资源远期增强技术,例如说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 他们也会更快的希望从信息技术中获利但用于常规系统的管制方面,比如说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管制手段看似先进,但他们的目的却是非常的“工业化”的。 甚至他们还会试图阻挠一些技术的进步,打着一些很好听的名义,比如说“保护隐私”。然后少加摄像头,大范围禁止通过网络手段搜集客户资料。 但实际上,隐私保护本身就是原有的工业化企业主为了保持自己的地方优势,为了使用肮脏甚至暴力的非市场竞争手段去打击对手而催生出的需求——隐私保护本身就是这些人利用“跨界”的手段,用暴力影响政治来获得的一种“妥协”。 隐私保护本身是反市场的——不是所有隐私保护都反市场,但是它目前的运行机制是反市场的。 类似的还有一部分专利与版权保护法。有一些保护法是因为识别技术有限而不得不进行保护(免得升级为暴力),但是有一些很显然已经过时了。 西方列强历史遗留的大量的此类规则都产生了极其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对于我们是有利的。 很多人都在说中国的管理方式不成熟,但是不成熟也有不成熟的好处,粗暴的管理之下实际上有时也会有更大的“战略上的自由”。 2:中国的社会系统并没有发生老化,实际上它还非常的年轻。在这年轻的时代我们就补齐了工业化,这个时候我们的管理系统对于“未来的竞争”还非常看重——这就好像中国连一个县官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招商引资”一样,甭管招的好不好,这就说明整个系统目前并没有僵化,新的竞争方式还是层出不穷的。 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在旧时代比较好的基础上,用较大的“人和”优势去面对下一波的信息工业革命。 在别人已经“爬到旗杆挂上旗”然后爬下来看“星条旗随风飘扬”并喝下午茶的时候,我们才屁颠屁颠的爬上旗杆挂上红旗,但恰好看见下一波大潮就要过来,我们赶紧抱着旗杆,下面的人被大水活活卷走,然后我们继续在旗杆上面加杆子,再继续爬。 我们有“势”的优势,一股向上爬的势头。 如果说前面的“天时地利”尚可人力追求的话,“人和”就难很多,所以不得不说我们的运气还是非常的好。 不过归根结底,这还是一种优势,优势不代表必胜。黄旭东和张召忠都是最好的例子嘛。 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说发展快的时候总体利润也就大,相应的既得利益集团发展的也比较快而且不容易制衡,这个也可能会造成危险。 归根结底一句话 要想赢,还是要解放思想,敢抓肯干啊。
(还有那些鼓吹工业化的,尤其是那些工业党。敢不敢不要从“后视镜”看问题?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话说我好像经常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啊,不要总是说着老马,结果连历史唯物主义都没做到嘛。要先学习,后反对,不要急于反对,更不能看几句话就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如果只能解释“自己这一块的问题”而不能有效解释“不同意见”的问题,这不就说明历史唯物主义不好用么?这不就是打自己的脸么?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要把问题想想清楚,就算觉得一个结论不合理,那么也可以从历史唯物角度来把这个结论下的“架空宇宙”给合理起来,然后再从中看不合理的部分,这样才对。不能只解释过去的问题,还要解释“未来”的问题,甚至是“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
水库论坛
(其实上面的内容在这张图里都能找到,思路也是根据这张图的。反正我这种一天到晚被批“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人用这些东西自然很习惯啦。上面那么多“为帝国主义招魂”的内容,估计又要被批为右狗喽)
水库论坛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一套房子,成了贫富之间的分水岭!
水库论坛真正教你做的事,其实是毁三观,竖新生!
水库论坛一点一点讲述房产投资的逻辑,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备注“水库论坛”。
水库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