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论坛欧神文集官网 - 欧成效yevon_ou

搜索

《硬核人生续篇:硬核世界——我们的世界会走向何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7 12: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嗯,首先非常不好意思的和大家说一件事。
前几天《新加坡组屋拉高房价》一文是“不完全版”,其实整个文章还增加了很多内容——结果发现保存在素材库的文章,不是定时发送的同一个内容,结果发出来的是缺省的。
  因为我发觉给一些人看完后,他们的一些重点部分的判断并不对。
  比如说文中有一段
  “当能源问题解决,例如核聚变,廉价的飞行器空权大于陆权和海权的时候,国家凭借地缘优势来钳制对手贸易的能力大大降低,大家都开始优化自己的经济结构,总体战升级放缓,率先开始总体战的国家将会被扑灭。”
  
  就有人问我“哦,那么我们还要经历一些纷争,然后就有了地球联合体了,和平就来了?”
  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原来有个文章,叫《硬核人生》讲的是微观的环境适应,只是说了“未来的环境会更加多变更复杂,大家不能再一根筋的过日子”。
  
  那么,这篇也可以叫《硬核世界》。是从世界范围的宏观角度上来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微观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硬核才能生存”,这也就涉及到:我们以后需要面对的“多变”的宏观环境是为什么而来。
  提前抱歉一下:这篇文章里,有很多内容是我很久很久以前写的东西,是旧的预测,具体情况我不一定都有跟进。
  本文涉及《新马战争:人类首次超限战》的主题部份也是我为了以后预先写的(本文中是那篇战事总结的部份节选总结)
  因为到打完了以后,我肯定也要写相关内容,我先理好思路和写一部分。这样等现实里的仗打完我就直接把现在写的内容当战后盘点,到时候写起来省力。
  其实我的很多跳大神的内容,我很早就已经写过存起,但是如果写完马上发就太早了。我得等主要受众能够只差“临门一脚”的时候才说,太早发会被认成疯子。(比如说朝鲜预测其实是我在发出来的好几年前就基本写好了,但是发出来还是有很多人说我疯子,只是还算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这样一来,不免很多部份会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说具体战役和伤亡,以及博弈过程的一些部分以及关键事件的时间点,也会和现实有差异)。
  
  《新加坡组屋……》一文中,我对于“地球联合体”,也就是上文那个“和平就来了?”的问题有一段内容。
  加一段内容,就是担心有人可能没有全文联系起来,所以把我那段话,想成了类似上个世纪所说的“二战是最后一场世界战争”的东西。
  暴力永远不会消亡,无限权力的顶点永远会存在——大家不会因为过上好日子了而不炸毁一切。
每每有人预言“战争的损失太大,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这将是最后一场彻底的战争”的时候,打脸总是快速降临。
  我完全文中是加了一段话的,大致内容如下。
为什么现在那种贵族战争不成气候了?因为现在的基本标准就是总体战,因为很多人能打总体战,所以自然没人拿贵族械斗来作为筹码。
  “地球联合”之所以发起总体战的国家会被迅速扑灭,不是因为我们不再战争,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具有威力的战争模式能消耗更大社会资源的模式的战争形态。
  是这个新的战争模式了压制总体战,而不是没有了总体战以后人类就能和平——之所以很多人会有这样“和平”的感觉,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只能想象到“总体战”,总体战是最大的,最终极的战争。
所以,着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有什么能够比总体战更大的东西,所以才觉得如果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连“总体战”都能压制,世界当然就和平了。
曾经的那些扬言“这是最后的战争”的人,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如果空权或者大陆权,有效的降低了利用大范围限制少数海上航道的海权的影响力,那么世界会更加融通。
  这个时候各个国家之间的中间通路将会变得很发达,特别是陆地干线网络。
  在海权模式下,由于海权是以非时效性的大宗物资交易为最重要,所以它的重要航道和地缘关键点会比较少。同时由于大宗物资是一种基础行业,虽然它的成本降低会带来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降低,但是它本身的利润会随着人类的产业链发展,人类让产品的加工附加价值越多而在总利润中占比越来越小——交易越发达,高利润交易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就越高。
  在这样的预期下,海权优势霸权世界的最大战争,能动用的最大的资源,就是强权国家的“总体资源”——别人不能,也不需要给他投资源,因为海权国家拿着海权的最大好处还是原材料,利润是相对有限的,霸权的主体生产就在这个国家内部。
  也就是说,海权国家之所以要依赖自身的总体能力,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依托是基本原材料为主。
  虽然这个很重要,但它的利润占比就这么多,而且如果主要优势是原料成本的话,这个东西都能占据绝大优势,那就说明别的国家也不咋地——所以海权时代,绝大多数国家都没办法“借钱打仗”,自然就只能“把自己口袋都翻一遍,全拿出来去打仗”。
  
  总体战国家也许可以把队友拉下水,但是这个拉下水的队友的最高上限也是“总体战”——这个成本是很大的,所以能拉拢的数量注定是少的,队友往往是因为主权军事安全利益被裹挟加入,更多的不是发展利益,所以总体拉拢的资源一定不是“最大化”的。
  不论输赢,大家谁也不欠谁的,以后大家的决定权也基本在各自手里(除非战败条款中有什么东西,但是撕毁条款整体上来看也不太难)。
  但是如果到了超级陆权时代就不一样了,由于高价值加工过程不仅仅有技术,还有组织,而且同时陆权在全球化加深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陆地干线和节点的控制。(空权时代的话就是信息权,真正的全球信息战网络战,死人更多。不过那个离我们太远了,不想太多。)
  
  那么,地缘优势虽然会越来越分散,干线越来越多,但是贸易组织优化和“时效性”都会大幅度增强——生产和分销竞争烈度也会因此提高,所以其实经营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总体的利润将会越来越多的从每一个生产和贸易环节里一点点的“抠”出来。
  很显然,要建立这么一套系统是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的,掌握它也是更重要和有利可图的,损失它也会让很多很多人一齐受害——更大范围的,军事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受害,而且是可预期的受害。
  那么各位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这个链条中有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会不会爆发战争?(也可以一个国家内)
  照样会的,因为在很多时候,小国之间互相吞并形成大系统,对于能够保持有效组织的国家来说,胜利者将会扩大规模经济效果。
  在那样一个“利润一环环都小心的抠一点点”的时代,这样的组织规模经济的重要性(每个产业环节),都会远远比上个世纪的“一口吃个大的原材料时代”更加关键。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两个国家的战斗会仅仅局限在他们两个的“总体”么?还会只有那些被裹挟的盟友么?
  
  肯定是不会的。
因为他们两个的战争,只要任何一方获胜,那么这一局部的规模经济扩大,对于整个世界产业链在长期来看更可能是受益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占据产业链更多环节的强国来说。
  但是这双方谁能接手,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及各自所代表的略有不同的上下产业链倾向性,都不会希望己方的局部阵营输掉。
  对于直接参战国来说,输掉的下场很可能会比被希特勒搞还要惨;对于“支援战争的世界产业系统”而言,许多人会投资失败。
所以,这样的战争对于发起的双方而言所能动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各自的总体”,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投资。
  这个听上去好像和传统的外交利益链条类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
  
这套系统能够随时“挤出”必要的“战争资源”,也就是说如果必要的情况下,这场战争是“永久可持续”的,而且并不会过度的影响上下游的经济运转——旧时代常规的经济封锁意义不大。
  
  这意味着什么呢?2个。
  1:双方各自的得到的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倾向的胜败,战争资源会由整个产业链给付。
  2:由于整个产业链每一层对于战争投资的更精确考量,所以它们只会出一小部分资源,所以并不会把支持国拖入战争(概率很小,或者说支持战争的主力已经不再是国家)。
这就让整场战争对于所有国家来说,更加的“生意一场,但很流畅”——这笔生意是整个内部社会产业链所共同可以理智考虑利益的,所以同样的社会管理水平下,民众反而更不容易冲动(同时也不会同情,相当于“大家各自在工资里面出了一块钱来投资,有什么生气的必要么?”)。
  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未来的此类战争中,它国要想供应维持战争的资源本身也是一门全社会生产系统的生意,并不需要多少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许诺”,自然把别人“拖下水”的可能就低了。
  但是,这对于交战国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非大国,非占据极大产业链的大国来说。这些小国可以快速地获得“战争融资”。
  这在现在,或者说2010年后已经开始有苗头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代理人就是雏形,但还是主权优先的模式)。
  
  事情必将进一步升级,肯定可以达到一个阶段性标志,量变引发质变。
  标志:这两个交战国能够获得的作战资源(包含社会管理资源),将会远远超过它们各自本身的“总体”——超越总体战。
  
  用个不贴切的比喻来说,就是“国家可以借钱打仗了”,而且战时就可以借超过自身现在价值的100%的钱——不是依靠政治利益和国家问国家借钱,是它可以直接从“世界生产体系链条”的社会上下游直接融资。
  这就有点类似于原来英国大殖民时代,英国殖民探险者可以借钱打掉非洲一个地方那样;只是现代规模已经达到了“比主权国家还要大”的级别,而非仅仅是一撮探险者的个人风险投资。
  虽然我们都知道总体战的目标是将一切社会资源全部投入战争中去,但我们也意识到如果只利用自己的资源,那么最终一个社会的有效规模会太小。
规模如果太小,它的整体生产力和价值将会太低,无法再形成有效的现代生产基础。
  这个时候就算是还能继续鼓舞老百姓打下去,生产体系也支持不住了——连造轻武器都困难了,你就算长矛能发给每个人,每个人也可以打下去,那也没什么用。
  这就好像日本二战的最后“本土决战”一样。
  日本虽然还残留有大部分人口,战死饿死的只是一部分人,但是剩余生产力已经连好好的生产步枪都很困难了。
  即便不考虑岛国资源短缺,日本的军工厂和有效劳动力也大幅度降低,根本无法继续运转了。
  即便在现代,“总体战”也只是“尽量利用社会资源”,就算是提前用“社会福利绑架很多老百姓,扭曲老百姓的生存技能”以此作为“提前把刀架在脖子上的人命融资渠道”,它也是非常消耗资源,而且战时还需要继续维持一定程度的福利。
如果战争的战利品不能立即维持经济运转,那么就会越打越亏,军人越打必须越多,最终整个内部社会还是会解体——制约了总体战快速调动社会资源的实际能力。
  
所以总体战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可以无限循环到接近全体灭绝,但是实际中并不可能,就算是非常完美的“总体战”,只要不使用费效比极好的核武器,都是不太可能消耗掉自己超过40%以上的人口的(甚至饿死都不行)。
  毕竟青年都死光了,生产的效率也无以为继,甚至连战利品都拿不回来。
  
  可是,剩下的60%的人真的没有参战的价值么?
并不是,原来能剩下的那60%,很大原因是青壮年上战场后需要补充生产员额,所以老弱病残去生产线弥补损失。
  
  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明白那些老弱病残即便是拿来做假目标都可以——给一个老头发一杆枪,让他杵着站哨骗炮弹,这也是有价值的。
  只不过原来的时代里,总体战内部社会的维持依然需要全套生产体系,所以没有条件让这些人去浪费炮弹。
  这就是“国家是一个基本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时代的坏处,也是那个时候“海权控制了原材料贸易”就能大发横财的原因。
  那么,有办法能让剩下的人也继续战斗下去呢?
前面提到的“交战国可以跳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易,因为国家不再是一个基本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所以交战国可以非常自由高效的筹集战争资金和所需要的战争资源”,这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如果你借到的战争资源越多,那么你就越多的人不需要投入到生产中去。
  如果你提前就知道你能够做到,那么你就不需要一开始就把最珍贵的士兵投进去,可以用妇孺老幼先去吸引火力,或者至少当作肉体假目标使用。
  
现代战争高精度武器是需要很长的工时的,你用没用的人去换对方有用的人的工时自然划算——但是总体战模式下,为了保证在特别有限的资源内更快速的取胜,所以你不得不浪费这个优势。
但是,如果让青年精兵去打仗,你就是用自己具有最高生产效率的人通过死去换对方的“造武器或者为了购买武器的劳动工时”的话,那你的“硬资产(有价值人力)”就会被对手吃空,你整个组织,就对其他组织的产业链更没有利用价值。
  如果你能够“借钱借资源”打仗,那么你用的就是这些青年人的“生产期权”以及你整个社会的“管理期权”——然后用这个“贷款”。
  由于你并不是一个产业能很独立运转的国家,甚至自己的产业链条中本身产生的效益较小,所以如果你如果“不还贷款”,别人也有的是低成本的办法治你,不一定需要自己的国家出手(或者当时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已经比较容易叫得动)。
  原来的世界模式下,由于国家战争之间的“贷款”,主要是集中在国家层面,所以国与国支援时的损耗很大(两个国家系统经手,盘剥次数太多),所以成本会很大,实际得到的太少——因为每个“支援单子”太大,所以支援国很容易被整体性针对,但是每个产业环节都给一点钱,你是没法针对整个世界的。
  
  但是如果可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通过商业产业链资助战争,每人出几块钱”,那么资助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事实上大多数产业链的人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们资助了战争,他们只是为了维持自己原来设计好的供应链或者其它链条多出了一点钱而已——但是,这“多出的一点钱”,哪怕只是“办事处所在的地方开始有点乱了,我需要多雇几个本地保安”,实际上就是在给战争输血。
  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原则上是:陆地贸易路线更多,导致优势路线和服务设施以及市场的最优路径的选择也更重要,研究成本也更高。
大家因此愿意投入相对多一些的资源来维持陆上通道,光是这部分的“保卫之前投资价值”的资金和资源,就够战争国用很久了确切的说,这些钱是用来缓冲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的,并不是说那个国家真的主要是拿这些钱买飞机坦克什么的——这些钱主要是把自己社会的人更多的投入到更直接的战争行动中去
更甚一步的话,如果借得的资源如果能超过自身100%(相当于已经有“市盈率”了),那么甚至有可能不仅可以让全国人在战争中死绝,甚至可以“买”来其它便宜的人继续死。
也就是说“总体战”的死亡理论最佳上限是总人口的100%,也就是所有人死光,降低为0(实际上远远做不到)。
但是这样的战争,死亡上限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可以超过总人口和总生产的100%的——国民甚至可以死成负数。
  
  
  经济发展需求,促使全球化开始,全球化也不可阻挡,只会有点阻碍。
  但是全球化并不会让战争消失,它只是没有总体战了——如果战争的需求者经常能借到“超过100%”的资源,那么“总体战”还算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战争模式吗?当然不是,所以总体战被遏制了。
  这种新型战争是什么呢?
  
  应该叫“超限战”,替代总体战的主要优势战争形态就会是这种战争。
  我说的“超限战”和你们在百度上搜索到的“超限战”是一个意思,不过那个“超限战”不会成为引发全部意义上的超限战(或者说,那本书设置的大背景视角有问题),因此书里的“超限战”相对更加的“局部”——但是方向我认为是对的。
  
也就是说各位现在搜到的那个“超限战”以及那本著名的《超限战》的书,我认为就是未来战争的“超限战”——但是,程度不一样。
  现在的“超限战”的概念更多体现在一种“以弱胜强”的“不对称作战”——具体原因要贯通全文才能理解,所以要接近接近文尾才能进一步说明。
现有的,可以理解为“超出常规战争限度和方式,主要打击的是对方重要节点目标,降低对方社会和经济的运转效率,让对方最终就范或者被其它强敌所击败。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在的“超限战”的概念下,其实打击对方的“重要节点”往往都是“涉及主权外的产业链”的部份。
  打击的是这些国家的对外产业分工的部份——因为产业核心太难打到了,能直接打产业核心,那就等于叫几千架飞机去战略轰炸好了。
  问题是:能叫几千架飞机飞进去找重要目标炸,那还打不对称战干嘛?直接骑脸啊!
  
这就导致现在看起来,“超限战”虽然破坏潜力是挺大的,但是却有点“小打小闹”,大多数时候解决不得什么问题。
  总结一句话:现有的超限战理论,如果摆在当前环境视角来看,就有那种“搅屎有余而力战不足”的感觉。
  但是随着陆权的提高,传统海权力量会衰弱——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强权体系(雅尔塔体系)崩掉了。
  因为雅尔塔体系里面,现在的定心丸就是美国,其它的都已经承受不起维持体系的任务了。
  
  而美国又是极度纯粹的海权国家——美国能改么?完全不能。
  为何不能改?上一篇文章中我写过
   军队人数永远比人民少,只占人口的极小一部分,那为什么这么点军队却能服众?
  因为军队的组织度更高,能对不能有效组织的平民进行各个击破。
  士兵听从军官,是因为生存资源被军官掌握。
  军官则是因为有其他军队的存在,别的军队联合起来就能消灭军官的存在。
  所有军队的资源均不为军队自己所掌握,是由社会最高层掌握,所以社会最高层的组织能力超越某一军官和他的军队。
  民众的组织能力是最差的,所以就能接受最高层组织的大管理,而一支军队却不能管理这么多地方,试图升级的军队将会被高层组织提前联合其它军队所消灭。
  美国基本上不可能改的原因,就是美国海权系统已经太深入了。无论是高层的利益系统,还是海军自己内部的串通形成的巨大规模。
  美国当局几乎不可能可以“在某一个海军试图升级自己利益集团前,就联合其它军队消灭海军中的某一个”——因为美国海军整合度已经太高了,等于他们每一个海军“军官”都已经很大。
要想联合其他军队来威胁海军就范是不可能的,而且国会和白宫本身的高层都已经被海军利益最高度捆绑……高层自己都无法统一起来(如果是独裁还有可能,集中制也有可能,但是美国这样的不行,他们事先就很难预防海权做大——已经做大的海军可比想造反的陆军难对付得多)。
  在背景为海权利润转移的趋势下,美国作为雅尔塔体系最后的定心丸必定瓦解。
  海军是很贵的,海军行动也是很贵的,但是如果国家政策不变,海军就能在每个政策上要挟——因此美国只能用收缩全局策略来尽量减少海军的不必要活动,因为美国实在是没能力让海军不介入具体项目,只能一刀都砍了。
  (不过美国也许有一条路,密谋让陆军有限造反,得到很大好处——比如说彻底吞并加拿大+全面入侵南美洲啥的……吞并加拿大么,他们现在似乎正在心理战上铺路呢,要把加拿大塑造成“离美国最近吃美国白食却通敌的国家”。)
  
  在瓦解的而过程中,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文明的道德的和不道德的干涉行为”,大约是会越来越少的,大家会越来越注重实际利益,宣传真的都成为本国利益的工具。
  
  哦我不是说雅尔塔体系下,宣传就不是本国利益的工具了;只是在强权体系下,很多人没办法掌握自己的宣传工具,得给别人磕头罢了。
  这个“磕头的规则”=我们现在熟悉的诸如“人道主义”啊,“战争法”啊什么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强权打弱者不守法,弱者打弱者要守法,强权和强权出问题遭到损失,弱者需要缴费补齐”的意思。
  
  这听起来不好,而且确实也不怎么样,但是它就是我们现在“习惯”的组成部分——比如说我们觉得哪个国家穷,这个国家穷的状态可以通过外力额外维持更久,所以我们一直不关心那个国家,回头以后大概率那个国家还是穷的。
  
  30年河东,30年后还是河东。该穷继续穷,该乱继续乱,尽量保持不变才是强权的习惯。
  
  当然,这里的“国家状态可以通过外力额外维持更久”,最直接的推动原因还是强权的军事原因。
  根本原因是强权利用军事优势保护自己的效率优势——但是雅尔塔体系建立时的系统,还是“生产的大部份链条几乎都可以局限在一个强国内”的背景下,所以军事系统也是据此建立的。
  我们可以想到:在现在的条件下,如果一个国家,哪怕是强国。它只有金融及原料优势,它是要出问题的(科技必须靠产业才能变现,对外合作也可以,但是这套军事系统就不支持)。
  因为一旦原料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在整体产业链中越来越小,那它就只剩下金融了。
  但是光靠金融,是养不起一支足够大的舰队的——或者说,养不起一支足够压制所有主要对手,用以确保全面海权这一立身之本的能力。
  因为敌人,也可以搞针对性的舰队了,而且很多都能搞得起一些,同时还有钱开发防御性反制武器——让你没法用海权低成本的干涉我的陆权就好,我要保的是处于上升期的陆权。
  
那么,我们未来世界的转折,或者说“雅尔塔体系”最后一块大“多米诺骨牌”什么时候会倒下呢?
  私以为,就是“新马之战”之时。
  新马之战时,我中国做出的决策的对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之后的继续崛起。
  
  我之前说过的。
总体战死人,很难死超过40%的人。
  但是新加坡,至少本土方面,最高上限可以死80%的人;但是马来也可以接受一半的人死。
  
  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这两个国家,除了自己的“总体战/福利/军事”体系以外,已经具备了最早的“全球产业链出钱打仗,超出对方100%的总体战动员能力”的客观条件。
  原因自然也简单:这两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而且是大型势力力量相对平衡的地带,贸易的政策损失相对比较小——因为要想在那个地方生存下去,他们能选择的道路不多(能做的更好,但根本选择权不在他们手里)。
  
  所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现在都有高于平均值的“影响更多产业链利润”的能力。只是新加坡高一些,马来西亚低一些。
  但是,马来西亚的优势在于“他们没有新加坡机关那么统一”——赢了以后,新加坡政策变数很大。新加坡也许能管的很好,但如果管的不好底线也很低(毕竟规模差距太大了,新加坡那么小,管理扩张的时候很容易出问题)。
新加坡如果后来“膨胀(多收钱)”的执行力也比较大,所以新加坡战胜马来西亚,对于外部人来说,相对是有“底线更低”的风险。
  马来西亚就刚好相反——所以效率更占据优势的产业,对新加坡和马来往往两面押宝,甚至给马来押宝比较多。
  新加坡则正好反过来。
  这就带来了一种“非常依赖于现在的有序世界强权规则”的双方平衡。
  一旦这个世界规则开始缩水,那双方的平衡稳定性就会急剧降低——但是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超限战”能力,新加坡就比值上来看更强一些,资金上也强一些。
  给马来西亚“押宝”的人更不能输(我想他们投的会越多,马来西亚在他们的经营中很重要),所以单个产业支持者的投入力度可能会比较大。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新马双方的战争资源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们认识到的“总体战”的内部资源。
  双方完全靠内部系统出的总体战资源虽然很难估计,但是这样一个国家很难出到20%,马来西亚就更低。
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势力贡献比新加坡和马来自己都的大得多的“战争容量”——让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可以进行远超自己原有能力的战争(以常规总体战的标准而言。所以他们的总体战军事准备量是超量的,比如说新加坡组屋造那么多),他们的国民必将死伤极其惨重。
  至少会比二战中的德国和苏联的平民死伤占总人口比值是要惨重多了。
(不是其他国家势力,是其他国家内的力量实体,从最小的商人到内部大型集团都是)
  马来西亚方面我不太清楚,但是新加坡方面的“登陆舰队”和“掩护舰队”等等,花钱的主力并不完全是新加坡自己的。
  有别的势力,但不是国家势力,他们有出资给新加坡买舰队武装服务——到时候欧洲,澳洲等各种军舰都会“恰好”帮助新加坡(弹药供应自不必说)。
  
  正因为如此,新加坡本土才能被预设为承受极其巨大的平民伤亡,可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底线。
  因为如果按照总体战靠自己的思路来看,新加坡最多只需要一小部分人口在组屋就行了,再造多了也打不下去。
  多造组屋反而影响经济,降低靠自己的长期总体战能力。
新加坡没这么选,是因为马来西亚的威胁而不得不这么做——马来西亚的威胁能力,也超过了自己本身所能承载的传统的总体战的极限。
  书上的“超限战”往往讲的是“弱小的力量如何打击敌人的关键中心节点,让许多利益实体受到影响(产业链),从而让敌人成为众矢之的并且降低效率。”。
  
  但是在这个时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自己就是这个点。
  而且实际上并没有人绝对的去推动,它们自己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有趣的是,在没人蓄意造成这种情况的时候,外力却依然让这两个国家实际上可以打超越总体战的战争了。
  
个人认为,这才是未来“超限战”的主要方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只是在岛上用海峡和局部资源不平衡与率先的时效性产品产业链,提早扮演了一个特殊的“未来陆上同类情况下的国家”。
  
  马六甲海峡是个近道,相当于陆地上重要的更经济的交通路线(尽管它不用先期投资)。
  
  现在的海权强权和以前的区别在哪?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这些狭窄但是抄近道的航道的重视程度。
  
  我不是说以前的海权国家不重视,这些地方一直都很重视。但是现在则几乎完全重视这些地方,对于那些主要大洋航道的操作越来越少。
  这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主要航道都被超级海军大国控制的缘故,因为美国自己对这方面操作也少了。
  
我想这是由于“操作风险”所致的——美国如果利用手头的资源,去干扰主要航道,在现代复杂的产业链下,干扰一个主要航道(大多数是基础物资和基础产品)实在是很难清楚会有怎样的后续影响,非常容易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或盟友的脚或有利于敌人)
同时据此进行获得收益的渠道,也变得不那么牢靠,实在是不太好搞清楚自己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什么利益。
而在原来,美国佬和现在一样也不管啥海洋法,但是他们当时对于主要大洋航道的干涉就非常频繁,不停的据此设卡问大家要让步。
  
  到了现在,却只有“隘口”特别重要——风险可以由隘口附近的国家承担(至少政治风险和自己无关),但是己方只要和这个国家有关系,那么至少自己很难吃亏。
  当然,这个“有关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类就是了。
  显然,到了陆权时代,这样的“隘口”会比较多,管理它是重点之一。
  看,所以现在看似“海权”的东西,其实更像是包着海权皮的陆权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很多,我举几个例子。
  1:如果海权的运行越来越像陆权,那么“核动力巨型航母”就越来越没用了——大洋巡弋,大范围巡航和随时机动的收益降低。
  反而是“能够在大多数时候,快速集结更接近自己总力所能承受的兵力,聚集到枢纽地点”变得更加重要。
  海权的一大重点是“大洋巡弋破交”,而陆战的重点是“关键枢纽控制”。
  大洋巡弋破交如果不太需要了,那么核动力航母的作用就降低了。
  因为核动力航母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任务期间几乎可以无视燃料消耗,需要的时候可以满速到达目的地而不会因为燃料问题而降低战斗力。
  如果是大洋上更加随机的作战,那么双方为了争取有利位置或者快速赶到随机海域,自然是“燃料几乎无限”最好。
  毕竟你自己巡航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出击,如果巡航已经烧掉你50%的燃料,那你赶到事发地点的时候就劣势很大了。
  这个时候核动力就挺好。
  但是,如果交战区域相对明确,关键枢纽越明显,那么在争夺枢纽的时候,行动往往是更好预期的。
这个时候比拼的是“有计划的瞬间投入足够大的力量”去争夺枢纽。
  那么此时核动力航母就完全没有优势——虽然平时巡逻的时候挺好,但是核动力系统非常的复杂,所以用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漫长的保养
  同时核反应堆一般是不停机的,所以日常使用下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削减保养的时间。
  (福特级是全寿命反应堆,也就是服役期间不需要更换燃料,但是复杂的系统的保养依然无法避免)。
  这就意味着同样数量的核动力航母,它基本上不可能集中出动,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航母在检修中,还有三分之一也马上要检修,能出动的只有三分之一。
这还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此外,更关键的是那三分之一马上要修的也不能过多的超出检修期强行行动,因为核动力系统可不是常规系统那样小坏小病可以应急抢修一下凑合用的。
  核动力万一出事那可就全面停机,整个船都完蛋。而且核动力系统还复杂到不是多投入检修资源就能很明显的加速的。
  所以哪怕是核动力航母全部放在港口里面,除非给你准备个五年十年,否则这些航母想要“一口气全部出动”是不可能的——而且出动过这一次以后,以后大家就要一起进入漫长的检修期。
  常规动力航母就恰恰相反,它巡弋的时候没这么好,因为一直要消耗燃料。
  但是它检修相对快速,检修周期压缩能力强,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就能快速“几乎同时出动”。
  在这样有计划的情况下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针对计划目标投放大量的兵力,在预定时间内攻击力极大。
  大洋作战,原来海权时代最关键的就是“索敌”,毕竟茫茫大海上要想找到敌人不容易寻求决战很困难——毕竟通常唯一能确定的必须要的地方只有敌人的港口,可是你在大多数时候不可能直接针对这玩意儿做目标,“最终时刻”还差不多(比如说把德国海军封死在港口里)。
  所以说海权时代的海战,就经常是“赌国运”的——建造费很高,周期很长,但是作战不确定性也很高。
但是如果是陆地作战,那么重要城市,关键枢纽的位置必然是要重点争夺的。决战地点很多时候也是大概可知在一个范围内的,主要难度在于如何在自己合适的时候开战——所以兵力的总量,投送的速度和密度就很重要,尤其是密度。
  如果大家是争夺关键枢纽,但是其它地方(互相内部)很难拦截对方增援的情况下,枢纽里的部队的续战能力就更重要(传统海权时代的海战,保护枢纽的关键往往是搜索和拦截敌方的增援舰队,这就比陆战时打击敌人后方的补给线和增援部队要容易,因为旧海战时代,大洋上的前方和后方的安全差距没有陆地上那么大)。
即便是敌人能通过机动优势,先通过一些部队占领关键枢纽,但是如果敌人无法持续的在热点区域补充力量的话也是很快会失守的。
  
  如果海战的关键也有更明确的重点区域,而且陆基对海打击能力加强以及普通舰艇的保护如果可以延伸,那么自己的增援舰队在大部分地方就会比较安全——难以被拦截或者有效伏击。
  
  那么敌人就算先用少数核动力航母到达了指定热点区域,如果不能拦截对方前来进攻的舰队,那么它就很可能守不住关键位置,而且还会被赶出干涉范围。
  但是在相同的消耗下,核动力航母要维持和常规航母一样的“高峰出勤能力”,其费用是远远超过常规航母的。
  用核动力航母的国家的航母数量必须比对手多非常多倍才行。可是在海权大洋贸易线利润占比下降的情况下,核动力航母的优势也就削减了——如果是集中到一块可预期的地点使用,且可以保障增援舰队在可预料的路线上依然安全,那么核动力航母比常规航母的优势就不能体现。
  2:虽然海上作战依然很重要,但是陆地对海打击能力会更快速的增强——本质原因是贸易产业链的利润或者是贸易里的利润的占比发生了变化。
  军事本身是为了维护政治和经济安全的,所以自然优先考虑的是“保护更大利润”的那一部分,相应的投资会加大。
  这在宏观上来看,就会造成陆地或者空中武器的技术含量与作战能力的提高。
  苏联是个陆权国家,在苏联强大的时候,苏联就带领着地面武器的进步。
  但是苏联时代依然是传统海权强盛的时代,因此只有苏联和其盟友国家才能更好的体现这种先进,其它人做了并不划算。因为全局来说,海上贸易依然占据主流。
  
如果海权利润占比在全局降低,陆权得到的贸易利润比重提高,那么全局范围内“陆”的比重自然增大。
  此时海权国家如果想干涉,那么自然会导致更多的人试图“以陆制海”——如果陆地贸易的利润较小,那么这种以陆制海就很难成功;但是如果反过来,以陆制海就可以成功。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军事与军事技术持续投入的侧重点”的问题。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现在的陆基反海的设备的进步非常大,陆基航空兵反舰艇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这并不是因为同样的技术进程下,各个装备发生了发展容易度的差别,不是因为偶然。
  因为早在上个世纪,就有海权思路下绝对压制这些哪怕是来自未来的陆对海的东西的能力,也有实际设计。
  但是在今日,这些海上的装备却因为费效比不好而几乎全部下马了,但是陆地方面却大致保留了下来——这些成体系的陆地系统可一点也不便宜。
  这恐怕也是陆地贸易路线在产业链中的利润占比越来越高的缘故,而且由于这个趋势在全球蔓延,所以这些陆对海武器也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好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综合作战能力较好的小型舰艇将会更加受欢迎。
  这些舰艇对于远洋能力要求并不高,主要是保护自身国家的近海。
  在陆对海武器的机动性不如海上力量时,虽然陆地武器的单个价格比较低,但是相对来说也更分散一些——火力密度不够。
  空军呢?
  高素质的空军费用比较高,而且相对来说功能比较少(非作战功能)。
  所以高性能的护卫舰就会越来越受欢迎——既有不错的作战能力,有不错的机动性,也有较好的多用途性能,保护经济海域和紧急搜救什么的都少不了这些小船。
这样搭配一下,就能最好的应对海上来犯的敌人,而且可以比较灵活得出击,小规模的部队也能对相当强的海上舰队构成威胁——尤其是反舰武器宏观增强的大背景下。
  题外话:这个“海战陆地化”(当然这是不贴切的,只是有些大点上类似了),可能会带来大洋管理更规范,隘口冲突优劣态势更明显。
结果海洋反而可能变得更加秩序,有点会变得类似于张召忠将军所写的《规范海洋》里面的情况。
  
这些点再加上“美国无法彻底改变军事结构”的缘故,所以世界强权规则系统会不可避免的削弱。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经历一段世界旧秩序洗牌的阶段,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但还不能“服众”。
  
  在旧秩序逐渐真空,但是全球分工必须保持的情况下(全球化可能受阻但无法倒退),那就会出现很有趣的情况。
  
  旧秩序主要的受益者和习惯者是“国家”,但是全球分工的需求者和使用者却是“整个社会的生产与分配体系”。
  
  很多国家在旧体系消失的过程中,其本身带给自身社会的利益或限制能力会降低;但是整个社会生产与分配体系的核心却没变。
  
  这听起来可能是全世界会更加自由化?远期来看:是的。可预见的未来:大概不会,越是旧体系牵扯越深的就越不会。
  原因也很简单:旧外部系体系消失后,由于消失速度较快,所以大多数旧系统下的强权国家(尤其是雅尔塔平衡体系下的参与国)的这些系统自然不会随便地消失。
  这些人是高度和其它系统挂钩的,也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是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消失的——而且在旧系统下,他们对军事部门和外交部门的干预能力一般也比较大。
所以这些国家比起“别人把这些老古董挤走”,更可能是“老古董攻击性更强,但是大家都不想当出头鸟去招惹,还不如多剥国内一点好处买个平安,但是自己的社会越来越不可持续”。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旧系统下的国家反而可能内部限制更多更麻烦。
  这会导致他们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的生产竞争力进一步下降么?
当然会——而且此时管理国际秩序的强权系统已经削弱了,遏制他们对其他国家展开行动的约束更少了。
  同时,由于传统强权其内部市场和生产条条框框越来越多,他们内部的社会生产机构会更多的把管理和交易的中心放在外部——干涉外部的可能性增加,而且这些生产系统可能会拉拢国内残存的“国家级资源”来辅助自己。
  因为在这个时候,行政效率的低下和利益蛋糕的减小,使得不同派系会各自拉拢内部还残存的大型生产组织以维持自身利益——虽然以前也这么做,但更多时候只是锦上添花,而现在这么做却涉及派系的生死存亡。
  这一点应该会在美国的盟友国家里尤其的明显。
  当派系斗争加剧而且整体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候,派系拉拢内部势力的主要办法,就是把残存资源尽可能搜集起来,然后让自己派系内的生产组织尽量的“吃里扒外”。
  这个残存的资源,当然也包括了各种的“行政工具”,比如说“税收”。
毕竟收上来的钱是旧时代的老百姓的,但是给派系内企业争取到的利益却对派系有利——总体还算平稳或者可以解决问题时,这样做无疑是杀鸡取卵。
  但是如果鸡本来就已经病入膏肓,那杀鸡取卵有何不妥?更何况其它人也准备抢鸡。
  
  上述东西加在一起,这就意味着两件事。
  1:传统强权系统瓦解,强权核心没了,但是原来那些吃了油水的跟班还有较多余量,可是他们已经不能再作为整体出击,只能在“派系的带领下,把自己和贸易与生产捆绑在国家之外,把国家资源释放到外部”。
  2:这个世界会有很多股这样的力量,在成为丛林世界的环境下,在各个地方打超限战。毕竟如果按照一般的商业贸易利润,打这样的战斗还是费劲,赚回来的周期太长——可是如果拿自己国家老百姓的钱去给自己的人打,那就不用白不用了。
  哪怕用残存的福利系统逼自己的老百姓变成奴工,也要给自己的派系争利益——大家都不会反对的。
  
  所以,这个世界怎么会更硬核呢?
就和硬核人生一样——主导权更替真空了,世界统一强权标准没了,大家更多的升级系统了。
“聪明的黑暗却丰富,同时又具有活力的丛林生活”不就是“硬核”么?
  然而如果我们想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丛林世界是非常非常吊诡的,和以前的国际丛林社会完全不一样(也就是在雅尔塔体系建立前的国际社会)。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是“主权”对外干涉作用减弱了,但是“贸易权”增加了,然后生产却并不是局限在一个主权系统里面的,可是生产和贸易中间机器又能抽出利润来干涉缩小了的小国主权,而且比国家干涉国家效率更高??????
然后大家生产又不是独立的,并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但是确实又要把负面影响最大而且同时还能欺负的国家弄掉。
  
  那这不就会变成“末位淘汰”的情况么????
  战争不会消失,怎么都不会消失,也可能不会变成那种上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主权与市场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斗会成为“持续不断的产业链环节持续升级战争”——战争只是用来把没什么卵用的“部门”经理给辞退掉的办法。
  
  这种“辞退”是超高烈度而且持续不断的,相当于一种永不停歇的考核升级,只不过代价是“死”。
  这种“死”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超过战争“双方”的人口总量(其它国家的支援并非是主权名义上的,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在主权等级上许诺为盟友)。
  当然了,死的人里面可能不包含控制交战国的人,但是生产链的其他人可能也需要他的存活——因为这个经理可能没问题,这说到底只是生意上的事。大家来了次生意调整而已,只不过这个调整对这个经理来说是天大的事儿。
  这个过程中,经理是“人”,而国民全部都等于是“价格战的时候花销掉的市场经费”。
  战争中的双方各自的产业链支持者,是因为“大家的管理思路和经营思路不同”,相当于市场部和销售部有矛盾之类的,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不同集团之间的对抗”——不同集团之间的对抗,只是直接交战的两个国家的事情而已。
  啥意思?
  这两个国家等于是两个“外包公司”,他们在争同一个外包市场,外界支持只是因为大家商业线效率有点区别而已。
  这些上下游商业线给各自外包公司的支持,超越了外包公司本身所能动用的市场运作资金,所以外包公司才能打“超限战”。
原来总体战的时代,由于强权使用主权设卡,强行的掳走了一部分的利润——大家更多的受穷,但是却是“稳稳的变穷”。
因为在强权时代,强权维护的是各自的“独立区域”的利益,所以不会让整体产业链快速的向优化方向前进,技术限制带来的合作问题,也会减缓这一过程——世界现在还是一大块一大块的孤岛所构成的(其实已经不是了,但是现在的强权体系还是停留在那个时代)。
  如果还没能理解什么意思,我举一个不贴切又非常贴切的例子。
  强权世界,比如说现在的美国主导——这样看,大家觉得可能“嗯,至少稳定了,不打超限战了!还是值得的!美国霸权就霸权吧!”
  
  如果你这么想,你就太天真了。
  
因为这件事就相当于美国收全世界的税收,然后给全世界发“和平福利与和平劳动保障”——这个正面和负面效果,都和一个国家发放高额福利没什么区别!
  
  一个国家高额的福利+劳动保障造成了大量的因为成本增加而出现的“失业人口”和“发展减速”。
  现在的很多穷国,就是因为强权“征税”而变穷的,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失业国家”!
  最终福利将会把经济增速拖到负值——会有人开始想要“解放劳动力”,因为收益越来越大了。
  
一开始高额福利和劳动保护确实能团结强权核心(干预市场的),但是一旦这个局势长期发展下去会怎样?
  失业人口越来越多,但是主权体系越来越庞大的继续干旧差事……所以最后“解放劳动力”的势力必然会占据上风。
  但是“解放劳动力”意味着要把那些过高的福利给撤掉——把“强权设定的国家主权”这个福利降低,让大家“自由工作和自由竞争”。
  
福利国家可以最后把福利人口通过外战消灭掉,但是地球福利不可能再打出去了!所以“地球福利过高”的最终结局只能是“内部解放劳动力”。
  
  所以……雅尔塔体系崩溃(强权利益优先崩溃),世界产业链却形成了……会怎么样呢?
  不言自明啊!
  
  总结:
这样一个丛林社会,对于每个“效率低下”的“主权”来说,在消灭他们的时候,如果我们以现在主流的“主权为大”视角来看,主权确实是打了一次“超限战”,死掉了远超自己主权范围内能调动的资源和人力——然后别人投钱打仗,也不是“自己的主权”出面,不是主权等级的盟友。
  所以这是一个“视角”问题。
现在的《超限战》之所以看上去像是“弱者打强者,不断骚扰”,就是因为这个“视角”问题。
  《超限战》这本书是对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它把“主权”默认为是最大力量,其它力量总和一定比主权小。
所以看起来才像是以弱胜强或小打小闹,然而实际上如果我们去掉“主权最大”这个默认限制……
  那么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TM这是更大的打闹,也根本不是以弱胜强——它就是未来的“强”啊!
  
  未来的世界,会是一个“旧帝国破碎”“新世界繁荣发展”“超越不可能的残酷的残酷”所综合的世界。
  
  资本家想要和平,这是真实的。
  政府也想要和平,这也是对的。
  大家都会爱和平,这也没错的。
我们都爱和平,可是和平永远不会同时爱所有人——而为了这一点,资本家会放弃和平;政府会放弃和平;大家也都会放弃和平。
  和平永不到来——和平,只是战争与战争的间歇。
  
  好了,下面是中国环节。
  中国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会怎样“硬核”呢?
  说太多,麻烦。
  我给大家2个问题,大家自己想。
  如果在我们现在的“强权福利世界”里。新加坡和马来大战,他们都有很多华人
  
  之前我那个文章说过,其中一方获胜,对于另一方来说基本可以说是种族灭绝——假设他们没打到人都快没了的程度。
  在他们开战的时候,上文说的系统才真正开始,所以还不太科能打到“人都没有”。
这一战的各个强权之间的斗争将会体现为“外部主权介入战争和反介入战争”力量的对抗。
也就是“强权海权”和“公平多极海权与新陆权”的对抗。
  
  会以“某”一方胜利结束,而这一方的胜利将会是美国全球海权霸主地位全面动摇的开端——全世界大量的“海洋隘口”国家,大家都看到了动摇美国海权的确实可行的希望。
  所以,这一战是一个关键节点,是旧海权时代和“新海权/新陆权”时代的“变更原点”,历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那要等到战后十年后才会被公众认知,所以《新马超限战》这一文章会在战后五六年再发出去——这个时间点附近的某个时间点,应该会被未来划分为“近代”和“现代”的事件区分点)
  
  但是在这个点上,却是旧时代强权规则和公平开端混合的。
  我们假设强权还在——或者“某”力量想着更多的接手。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旧强权规则下。
  我们要不要对新马某方的战败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救出更多华人,免于位于失败方的华人大规模灭绝?
  另一个情况
  
如果当时我们选择的是“多极化”,更多的支持的是公平与产业链丛林。
  那么,我们对失败者是应该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还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
  
  如果你感觉这两个情况下,答案都是一样的,那么说明你没有认真想,你还停留在强权设定的模式下。
  强权扭曲了市场,让平时大多数决策即便往一个“我们就要救自己相关的人,哪怕是残疾的,反正强权有福利补贴”的方向走,大多数时候直接做最习惯的决定就好,不需要动太多脑子。
  但是如果是一个公平的选择,那么如果你还这么做,做强权规定下的人道主义救援,而不是“人道主义救援”。
  你就是“和全世界所有潜在盟友中的强者宣战”。
  为什么?
  因为你在拯救未来的“报复的种子”,是宣称“我将永远阻挠胜利者”。
  
  但是,胜利者往往战前就是强势的,而且双方都不会认为自己绝对是弱者,所以几乎只要不是太垃圾的团体,都不会事先就认为自己是垃圾弱者——“因为没有强权来设定他们中谁是生而为奴的了”。
  那么,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就等于反对所有自己在外的一切和“你拯救条款(比如说“所有华人”)”相关的团体了。
  也就是说,如果在公平多极化的世界里,如果我们采取强权在扭曲世界时的做法,我国就会成为全球海外华人的敌人——而且他们还会拉拢所有他们可以拉拢的力量来反对我们,因为我们就是那个阻碍产业链升级的人(尽管我们很强)。
  如果我们用强权反对并且胜利……我们就是走了美国的老路,我们是帝国主义霸权了。
  如果我们没有反对,那么我们就得“人道主义救援”。
  对则全球盟友,天下布武。
  错则全面树敌,众叛亲离。
永远的朋友,是因为我们有一些长期的交易规则相同点,但那要加上“永恒的利益判断正确”——如果“永恒利益判断错误”,那么朋友会最先变成反抗最激烈的敌人。
  
  怎么样?硬核吧?
  这就是硬核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不硬核,选择福利,选择强权,那你就要面对“生而为奴”的代价。
反之,则是更大的“自我选择压力,自我负责”,不能靠无脑习惯。
  “自我选择压力,自我负责”如果提高了,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你发现你自己需要更多的“接受变化”了。世界硬核了以后,国家也一样,不确定性增加。
  没办法,因为你看到了变化,你无法视若无睹了。
  
  这当然也包括文化和价值观的变化……就和刚才那个例子一样——同类的事情还会成千上万,不断发生。
如果我们在新马之战中,外部主权力量干预,如果我们反干预反霸权——我们就要“人道主义救援”。
  因为全球公平海权时代已经翻开第一页,绝对趋势形成,这时虽然旧系统还没有完全瓦解,但是我们必须开始从长计议——因为这是我们翻开的。
  至少我们必须更多的“人道主义救援”,而不是人道主义救援。
  
  选前者,我们的趋势是“天下布武”;选后者,我们的趋势是“众叛亲离”。
  如果我们放任新马变成各个主权力量直接对抗的地方,让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人无论谁胜利了都成为奴隶(不是欠债,是无条件成为强权的奴隶)——那么我们就人道主义救援。
  
  我们平时太习惯海洋强权了,我们没想过它背后的代价,我们也没想过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稳定的价值观念”。
  但是如果我们开始想这些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东西,事情本身就开始“硬核”了起来。
  我们越不对习以为常的东西视若无睹,我们就越是硬核。
  但是,这意味着……我们也会因此越来越接近一个东西和一个事物最根本的层面,最根本的利益。
  这样的一个东西,它必然是美好和残酷混杂的——而你却不能再是那个浑浑噩噩,只需要把原来习以为常的善恶不断的执行就可以的人了。
  
  而强权撤走,你不再是奴隶的时候,没有人再给你的无脑执行来扭曲市场和信息了——稳稳的幸福奴隶,没得做了,想做也没得做了。
要知道,奴隶制刚被打倒的时候,绝大多数奴隶可是反对的。
  所以,你得自己调节这个美好和残酷,缔造更加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代价是:你必然同时是一个善人,也同时是一个恶人。
  只有奴隶,才有单纯的善良和邪恶。
  自由人注定善恶皆存。
  
  自由不是硬核本身,但要想在自由中活下来,你注定要硬核——所以自由开明的环境,才容易诞生出不同的思想与技术发明。
  
  那么,自由对弱者是坏事么?
  这一点和“福利”一样。
  高福利让穷人过得差距变小,但是制造了更多的穷人,让大家都变穷,而且靠穷人和穷人之间比谁惨来争夺资源——而这些资源,是从还在工作的人手里获取的,这些工作的人为了福利而工作的部分,就是被强行奴役了,是奴隶。
穷人也被奴隶了,被“比惨”奴隶了,他们必须为了“惨”这个奴隶主而努力——只是现代社会不会使用监工来抽鞭子,他们会让奴隶们自行鞭笞。
  低福利让穷人过的差,但是减少了更多的失业,让大家都更有钱,而且社会靠比拼谁有钱来争夺资源——这会让最下面的那群人承受全社会的鄙视。
  
  哪个对弱者是坏事呢?
  用挨鞭子一起抽死,选对选错都是大家一起抽死更加好?
  人人都往弱者身上踩一脚,选错就不当弱者了,这更好?
  这个好不好,看你怎么看。
  但是我可以很明确的说。
  这个世界上,能活下来的组织只有一种,只有一种,不要幻想。
  这一种就是:“在战略上更多的保持社会对弱者的一脚踩死,但是在特定需要爆发力的时候选择对所有人抽鞭子的组织”。
  没有例外,没有1984,没有美丽新世界,没有其他出路——任何的制度,文化,结构,都只能是在它身上优化效率,但不可能解决,甚至不可能缓和。
因为这件个现象本身代表的规律,就是形成组织和社会的基础,它不存在了,人就不是人了。
  硬核——整个世界。
  硬核人生,你可以选自己是不是过下去——你可以选择自己是继续浑浑噩噩,还是开始思考。
  硬核世界,你也可以选择自己是否在此——你可以选择自己是继续留在现在,还是迈向未来。
  你要问:什么?这个世界还能由个人选择是否存在其中的?迈向未来还能停止的?
  我回答:当然可以,因为如果你不喜欢那样的世界的话,你可以提前自我选择——主动的选择离开这个环境。这在局部变动的时候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说下岗了,那再考公务员啊!
  强权海权要垮,世界唯一霸权要失去规则,所以全世界都要变——所以我说的主动离开这个环境,是指这个地球以外的地方。
  
当然,如果无法离开地球,那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而且远比离开一个国家更简单——只需要一根绳子和一个房梁,他就能永远的,彻底的,定格住它想要的世界。
《硬核人生》是微观层面的,所以我都是往好的说,因为微观层面都是一直向上的,是选择的力量。
  《硬核世界》是宏观环境的,所以它一切都是客观规则,是集体的演变,个体只要是决定继续生存下去,就无法选择环境的变化。
  所以看上去,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未来是“喜怒无常的”“无序的”状态。
  但是对于不同的人,这两个状态代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对于浑浑噩噩仅凭习惯的人来说,这两个代表的是“黑暗”“危险”“恐怖”“绝望”。
  对于硬核的人来说,它却是“活力”“变化”“希望”“拓展”。
  就好像世俗规律的发展对不同的人的影响一样,传统老派的神职人员自然会觉得江河日下,而对于那些接受变化的人来说,世俗代表着“探索”“享受”与“自由”。
   
因此上一篇,我说的是“硬核人”的好处……但我的完整意思,并不是“硬核了有好处,没硬核只有一点点坏处或者没坏处”。
  好与坏,往往是相对的,这篇文章就更着重“不硬核,在未来的宏观硬核世界,将会痛苦万分,将会众叛亲离,将会生不如死——关键是,无处可逃,这将不是一个局部的变化”。
  它们加在一起才完整。
  当然,也没必要焦虑,我们都有充足的时间——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猪猡当垫脚的呢!
  
  最后,我们现在经常听到一句话,它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意思。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很多人没意识到这句话所包含的重大的战略性意义,以及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能力。
  
  准备好了,大变局就是大机遇,如果我们能提前发展就更能抓住大机遇。
  如果没准备,甚至反对,那么大变局对于它们来说就是“大便局”了。
  
   
  沉重的话题结束了。
  那么,我们最后说一段可能大家会觉得有意思的。
  川普能逆转美国衰退大趋势么?
  不能。
  但是川普的想法,在当今看来对么?
  对。
  
  川普所代表的群体,是美国的传统意识么?
  是。
  川普所使用的方式,是标新立异的么?
  是。
  
  川普所代表的传统意识的方案,有战略思维的根本性转变么?
  没有。
  川普的存在,对于美国在衰退后的存在,对别人干涉它甚至殖民它有阻碍作用么?
  有,因为美国人的“我们”意识增加了。
  
  那么,在美国结束以后,一个适应了新硬核世界的美国,一个不再霸权的美国,它们会怎么评价这个位于自己从强盛到衰落转折点的,标新立异离经叛道的总统呢?
  
川普总统:义和团,以及它的拳民们。
  川普在美国后来历史上的评价,和我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会是一摸一样的。
  
  历史在不同的群体,进行着更大的却相同的循环。
  非常有趣——可惜这大概看不到了,美国到这样总结历史的那一天,我大约已经不在人世了。
  emmmmm……我要把这段话刻在我的墓碑上,兴许以后哪个圣诞开房没成功的傻叉来墓地打野炮的时候会看到。
  啊,希望到时候网红经济能更加发达,会有很多人来看我的墓,然后调查我这个上古逗逼。
  
  哦,那我还要加上一段话,毕竟我的墓碑可不能白给人家拍。
  
  “我自愿做一个永世不得超生的恶鬼,看了我的墓就得给我烧二把纸枪,否则我晚上就来找你——我是个公平的人,纸枪过于贵重,我也没法找零。这样罢,纸枪上写好名,若是你将来遭牛鬼蛇神欺负,就坐电梯到18层,报上尊姓大名,也算是纳了投名状。”
  
  (哦对了提醒一下:要是烧的枪太差劲,比如说搞个什么小手枪下来,那下来被其他人欺负我可不管,我只打霸权主义牛鬼蛇神的——啥?想保险点?烧个大炮啊!)
  
  凭啥阎罗霸权欺负人啊?自由人都有好有坏的,轮不到他来瞎逼逼。
  既然烧啥都能到下面去,那就请他妈的阎罗王吃导弹,吃核弹,吃死星炮,把它打服便是了(哦对了,再扎几个纸娃娃,写上“杨威利”“先寇布”“罗严塔尔”“比克古”什么的下来,恁不死阎罗他个龟孙)。
  
  烧钱的都是菜鸡,花钱在地府买舒服。阎王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个封建买办和大地主。
  怂他干嘛?现实中先辈又不是没打过,烧机关枪啊!
  一人一挺歪把子,上去就突突
(考虑到有人已经拉了10万旧部去找茬了,不知道现在阎罗老爷的思想改造的怎么样了)
  
  
未来是什么样的呢?
大概是杨威利战胜了莱因哈特那样的吧。

水库论坛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一套房子,成了贫富之间的分水岭!
水库论坛真正教你做的事,其实是毁三观,竖新生!
水库论坛一点一点讲述房产投资的逻辑,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水库论坛网址:www.oushenwenji.net
水库论坛微信群统一入口:Shuidi021, 备注“水库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微信扫一扫,水库论坛微信群等着你,备注“水库论坛”。

手机版|Archiver|水库论坛欧神文集官网 ( 沪ICP备18000679号-1 )

GMT+8, 2024-12-22 02:53 , Processed in 0.09977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